
保卫金庸的老师张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著名诗句,正好应对了我国老一辈革命军人爱国主义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向社会输送正能量,熊长源同志在抗日战争年代中,曾任中共余上县办张光(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著名诗句,正好应对了我国老一辈革命军人爱国主义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向社会输送正能量,熊长源同志在抗日战争年代中,曾任中共余上县办张光(县长)贴身警卫兼县办便衣组长(侦察员),为打败日本侵略军和国内反动派,为保卫金庸的老师张光(原名陈未冬),在张光县长教育和指导下,机智勇敢、甘于牺牲及无冤无悔地警卫好首长的安全,保证了抗战革命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他是一个以一生宽广胸怀的革命老军人。我们家与武侠文化的梁羽生、金庸大师是个缘份,<<梁羽生在抗战期间拜师奇缘>>已刊过,他们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爱国者,今再特撰写分三部分之本文,即金庸的启蒙老师张光、保卫金庸的老师张光、老师学生情谊似海深。在此对张光县长同志、老警卫熊长源(笔者姑丈)以深挚的敬意和怀念。并热诚祝贺新武侠小说家金庸大师先生九十华诞,身体健康!一、金庸的启蒙老师张光
“噢,金庸就是查良镛!”1981年7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的消息在报纸上刊登,居住在杭州的陈未冬老人读后,想起他的学生查良镛,但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人。当有人告诉他金庸应该就是查良镛后,陈老先生感叹了一声。时后,笔者姑丈熊长源也郑重告诉我们说:“金庸大师的老师是陈未冬,我在抗战时用年轻生命保卫的张光县长,就是从诸暨对调到余姚的陈先生,他解放后曾任省轻工业厅副厅长,与郭静唐同志一样,经常拜访,我们关系很好,你们不能忘记。”
张光(1911---2003),原名陈维栋、陈未冬,化名张春松,诸暨陈宅巽溪人。1924年在诸暨县中区小学读书时,深受级任老师、早期中共党员何赤华的影响。1930年,毕业于省立第五师范部,毕业后在诸暨县枫桥的大东公学堂任教,一年后调海宁县袁花镇龙山小学堂任教员数年。
陈未冬先生在自传《我的故事》中如此记述:“当时,查良镛(金庸)也在本校就读,是五年级成绩最佳的学生。他听课、做事都很认真,特别是作文写得好,我对他的每篇作文都细加圈点、认真批改,作为范文在课堂上评析。我曾把他的作文本交给诸暨民报社的骆文华,他看后也认为很不错,还选了几篇在《诸暨民报》上刊登了。”陈未冬的这一举动,竟然将套良镛的写作热情拨得更旺了。暑假以后,陈先生让查良镛跟他一块儿编五年级的级刊,刊头上画的是一只大公鸡,取名为“喔喔啼”。查良镛组稿、编改、抄写,干得很欢。开头半月出一期,后来一周出一期,有时两三天出一期,把小小的级刊办得生动活泼。
1936年,查良镛从龙山小学堂毕业,考人浙江省立二中(今嘉兴一中)。1937年抗战爆发后,师生离别,查良镛念书离开海宁。12月陈未冬则奔赴延安,进入抗大学习,曾聆听朱德和毛泽东的讲话。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大毕业后,回到诸暨工作。在家乡利用村中小学校舍,发动群众创办民众夜校、妇女识字班,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939年3月,当选为中共诸暨县委委员,负责组织工作,兼任中共枫桥区委书记。6月至9月,任代理县委书记。9月,任中共诸暨县中心县委(辖诸暨、萧山、绍兴县工委)书记。期间,积极发展党员,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41年3月,中共余姚县委特派员张光带着夫人钟学意,第一次到达余姚境内的周巷,租赁老中医家的店面房子,开设一家旧术器商店作为掩护,开展地下丁作。他与淞沪抗日游击队五支队取得联系,大量动员地方党员和进步人士参加部队,建立了通讯联络站、办事处等机构。
二、保卫金庸的老师张光
警卫是用武装力量对人员、重要机构或设施等实行警戒保卫。它与保镖相同,是专门负责高级领导的贴身护卫任务,一般师以上主要干部才配备。
熊长源(1925~2009)慈溪天元人,人们俗称“小老虎”。1942年参加革命,任中共临山办事处王佐乙的通讯员,年底任张光通讯员。1945年1月调任余上自卫大队一中队二排一班战士;7月调回中共余上县办,任张光(县长)贴身警卫兼县办便衣组长(侦察员);10月随军北撤,任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部李国斌(部长)警卫员、执法排班长。1947年2月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部警卫排排长(正连级待遇)。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司令部警卫排排长。1952年选调青岛海军学院。后转业回乡在天元公社供销系统工作。姑丈生前多次讲为警卫张光首长勤练打枪习研武功的革命故事:
1940年10月,临山东门头戚阿元家,来了一个生意人叫吴章生,实际就是余姚县党的负责人张光,张光原是诸暨县委书记,其妻陈铁吾,到临山后开一爿百杂小店,卖金鸡牌香烟为掩护,指导搞革命工作。后调来一个交通员余能耕,对外称其妻弟,叫张光为姐夫。后来又来了一位特委领导杨思一,称张光叔父,到12月2日谭启龙来华家岭,指示张光、周明留在临山,成立三北游击司令部余上办事处。1941年3月,张光调任中共余姚县特派员。7月,与党领导的淞沪抗日游击队五支队取得联系,大量动员地方党员和进步人士参加部队,建立了通讯联络站、办事处等机构。余上县委和它公开对外的名称余上办事处正式成立,余上县委(上指上于)、余上办事处都设临山,张光任办事处主任,周明任副主任,指挥余、上、慈革命工作。这位吴先生身兼两职,同时担任书记和主任。当时的办事处要贴一张成立公告,上面签的大名是张光,这是张光向余姚县人民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张光这个大名从此才固定下来,以后近六十个春秋都没有改变。
一九四一年下半年,中共苏南军区党委派部队渡江南下,在姚北登陆,在相公殿与日寇两战两捷。接着在中共余姚县委的配合下,“老三纵”来临山湖堤乡一带活动。后在浙东区党委和三北地委及余上县委、临山区委的领导下,主力和地方部队的配合下,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经过四年的斗争,消灭了敌伪军,终于在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浙东建立了各级党组织,建立了浙东行署及县、区、乡、保政权,控制了大批城镇和乡村。
1942年夏,浙东抗日游击根据地创建,张光任中共三北地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并兼中共余(姚)上(虞)县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红尘殇,落一世繁华在心上
下一篇:多姿多彩女人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