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的闾山梨花与大阁八景
很早以前,我就想写一篇有关家乡医巫闾山的文章,酝酿许久,最终还是没有如愿。去年“五?四”青年节,医院团委的同志邀我和青年们一起,去位于辽宁省北镇市的医巫闾山游春踏青,我欣然接受了。时值“五一”节刚刚过
很早以前,我就想写一篇有关家乡医巫闾山的文章,酝酿许久,最终还是没有如愿。去年“五?四”青年节,医院团委的同志邀我和青年们一起,去位于辽宁省北镇市的医巫闾山游春踏青,我欣然接受了。
时值“五一”节刚刚过去,远近闻名的闾山赏花节也结束了,闾山脚下已然不见往日坡上崖边、沟壑谷岔,漫山遍野梨花盛开,一片香雪海的景象。然而,如果稍许留意,我们依然可以在路边、山坡的果园里,在农户家的门前和院落中,偶尔见到一簇或几簇,乃至满树洁白如玉、含芳吐蕊的梨花,点缀在一片片疏密相间的嫩绿之间,感受到医巫闾山仲春的另一种美丽。。
你看,澄碧湛蓝天空上,那几朵洁白的流云;绵亘起伏的闾山山麓,那一株株初绽新绿的梨树;还有刚刚探出农家院墙那一枝含着晨露,迎着朝阳,在春风中娇媚盛开的梨花,不是一道因恬淡悠然纯朴而让人赏心悦目的田园风景吗?
梨花是闾山一件漂亮的春衣,在北镇历史上,每逢春暖花开的四、五月间,当地人都有踏青赏梨花的习俗。届时,来自北镇城里和各个乡镇农村的踏青赏花之人,便陆续汇集到县城通往医巫闾山的大路上,他们或乘车而来,或徒手步行,或只身前往,或结伴出游,或朋友同学相聚,或举家扶老携幼,招兄喊弟、呼朋唤友之声,不绝于途。春和景明中,首尾相接约十二华里远近的车水马龙,犹如一道快乐而喧嚣的河流,载着五彩缤纷的春天的色彩和暖阳中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在一片连着一片,一山接着一山,雪一样洁白,蜜一样馨香,天空一样辽远的梨花海洋中,缓缓前行。一波紧接一波涌动着的人潮,绵延逶迤直至闾山大阁的最高峰——望海寺。
春风拂荡中,闾山脚下梨花盛开,大阁峰峦彩旗招展,树林间馨香醉人,十几里踏青路上,前者呼后者应人声鼎沸,蔚为北镇古老民俗的一大奇观。
近些年来,北镇当地政府因势利导,在每年梨花盛开的季节,已经成功举办过许多届以赏梨花为主题的闾山文化节了。据说,每逢赏花节,除了当地人,省内外乃至全国各地总要有十几万或更多的人,来到闾山观光旅游,被春光点染装饰得格外清秀俊俏的医巫闾山,到处花枝招展,充满欢歌笑语。
梨花节宣传了闾山的风景名胜,也成为拉动北镇区域经济的一个亮点,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游闾山赏梨花,这个北镇古老的地域文化遗产,今天依然在被人们传承和发扬光大。
我们一路朝闾山走来。
“哇,好美丽的医巫闾啊……”许多第一次来闾山观光的游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在心底发出这样的赞叹。
是的,如果你走下旅游车,转过山脚那座被人称作田园子的小山村,然后沿着一条熙熙攘攘,两边店铺林立,周围摆满摊床的小街道,来到医巫闾山门近前的时候,蓦然间,你一定会惊异地睁大眼睛,情不自禁地发出一阵热烈而欣喜的欢呼。
嗬,好一幅巨大的铺展在天地之间的水墨丹青,好一幅意境清幽深远,美轮美奂图画一般的医巫闾山啊……
晓岚在山林中游动,医巫闾叠石为山,巉岩壁立,巨石吊悬,翠屏耸峙,山涛突兀劲峭,林浪轻灵古雅,参差错落的庙宇亭台,在晨雾中缥缈,清风习习,远远传来一阵松与风的交响……
此时此刻,你不觉得有一股很强的美的视觉冲击力,正迎面向你扑来,让你欣然接受医巫闾山热情的问候与拥抱吗?
北镇是我的故乡,我已经记不得多少次来过闾山了。然而,每一次与闾山重逢,她都会以清雄俊逸的自然景观和精深浑厚的人文渊源,将我深深地震撼和感动。
医巫闾山位于北镇西郊,号称东北三大名山(医巫闾山、千山、长白山)之首,是全国著名的五大镇山之一。
据有关资料记载,医巫闾山属阴山山系,松岭山脉,南北长四十五公里,东西宽十四公里,面积为六百三十平方公里,其主峰望海山,海拔八百六十点六米。
不过,我们今天游览的闾山,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医巫闾山风景区,而是特指位于闾山中部的大观音阁,也就是被当地人通称为“大阁”(音读gao三声)的地方。依北镇当地人的习惯而言,医巫闾山风景区则由大阁、玉泉寺(位于大阁以西数公里处,现有缆车直达)、大朝阳(也就是现在的闾山森林公园)等三个风景区组成。
大观音阁,即大阁,位于医巫闾山中部东侧,距北镇市区约六公里,其前身为明朝清安寺,清初改为今名。环绕观音阁,著名的闾山八景,如:道隐谷、圣水盆、旷观亭、吕公岩、望海寺、桃花洞、万年松、蝌蚪碑(早已无存,今以“南天门”补之)等都在这一带。它们与周围的庙宇亭台、石刻碑记浑然一体,自远所见,恰似一幅彩色绚丽的风景画。
过圣水桥,“从善如登”几个大字镌刻在山路旁一块巨石上,落款是爱新觉罗氏。游人由山下至此,多要停下脚步,凝眸沉思,品味再三。
“‘导游’,‘从善如登’究竟是什么意思呀……”几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从后边赶上来,问我。
“做好事、善事,好学上进,有如登山,需要付出许多努力;反之,如果做坏事,不思进取,那就如同下山一般,很方便,也很容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即是如此……”我看着满头汗水,气喘吁吁的青年人,向他们解释道。
“噢,原来是这样……”几个青年人若有所思地将“从善如登”又重新端详审视一番,然后转身向我道过谢,便背着行囊继续前行了。
道隐谷,又称大石棚,离开“从善如登”,我们沿着山路,很快攀到这座需人作仰视状的偌大天然石棚近前。
在北镇当地,关于医巫闾山的传说有很多,我们眼下的道隐谷,相传就是辽太子耶律倍的读书隐居之所。
屋檐形的大石棚坐落在岩壁下部,系巉岩悬石,斜复天成。
大石棚东西长四十四米,底宽五米,最高处约二十米,可容纳四、五百人。石棚内塑有观音像和十八罗汉像。据说,“棚石壁有石穴二,人可出入,内深黑,投石于其中,则砰然回响”。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对“据说”进行实地勘察和考证。
大石棚顶部刻有“四大成和”与“古洞天”等古匾勒石。在石棚一侧还供有“胡三王爷”佛龛。据我猜测,那位“胡三王爷”大概是一位狐仙吧。
此外,石棚里还有古人于此临景吟咏,题诸石壁的诗句。曰:“遥空一带销奇峰,幽谷超然喜肇封,十二舟山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