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归来更看山

黄山归来更看山

黩慢散文2025-11-07 12:22:50
黄山不黄黄山黄山,黄色之山。这是未登黄山前,我脑海中的想象。八月二日,千里迢迢,我赶到了黄山。却发现,黄山竟然是座黑山,黑黑的峰,黑黑的草,黑黑的松。乘索道缆车,登天都高峰,阳光普照之下,尽识黄山真面
黄山不黄
黄山黄山,黄色之山。这是未登黄山前,我脑海中的想象。
八月二日,千里迢迢,我赶到了黄山。却发现,黄山竟然是座黑山,黑黑的峰,黑黑的草,黑黑的松。
乘索道缆车,登天都高峰,阳光普照之下,尽识黄山真面目。山谷间,怪石上,白云绵绵,涌动如海,座座挺拨的山峰,宛若众多的仙女,着黑纱,佩美饰——那棵棵黄山松,不正是她们身上佩戴的首饰、臂饰、胸饰么?她们或立、或坐、或卧、或舞,天姿国色,柔情万千。
莲花、光明、天都、玉屏、耕云、紫云、朱砂、浮丘、仙都、笔架,一个个名字,无不诗情画意;北纬30跋摺⑻廊⒒ㄉ绞摺⒑J序茁ァ⒘橹ハ刹荨⒁叭恕⑻焱饫纯停恢种稚衩叵窒螅薏涣钊讼蛲?
山上山下,温差达十五度左右,山下是三四十度高温,山上才二十几度。凉风习习,空气清新,真乃避暑胜地。
黄山不黄,黄岳至美。

历史活化石
天都峰上,玉屏楼前,有位千岁老人。
他,好客的主人,满脸慈祥,容光焕发,伸出热情的臂膀,笑迎远道而来的客人,用清凉的风拂去旅途的劳顿,拂去岁月的尘埃。
他,忠诚的卫士,身材高大,雄劲如龙,浑身焕发朗朗正气,千年如一日,细心守护着这一方至善至美的胜景。
他,历史的记录者,饱览风霜,历尽沧桑,洞察四季风云变幻,黑绿松针,铭刻着黄山的变迁史、发展史。
他,真爱的见证者,朝朝暮暮,双双情侣,慕名来到这里,真情挂起的连心锁,锁定了多少感天动地的真情故事。
黄山迎客松,黄山的灵魂,生命力的象征,历史的活化石。他活在每位游客的心里,活在炎黄子孙的怀念里,活在远方的向往里。

云海日出
到黄山看日出,靠运气,靠机缘,可遇而不可求。千百年来,多少游客满怀希望而至,又多半抱憾而归。
为了看日出,我们宁愿夜宿简陋的光明顶。次日凌晨四点半就起床,急急赶到三百米外的观景台。狭小的山头,早挤满黑压压的人头。原来,很多人为了抢占最佳观望点,连觉都不睡,在此守候了整夜。
月色朦胧,成团成片的云朵在流动迷漫,铺成茫茫大海。不久,晓风骤起,白云奔腾,松涛激荡,卷起千堆雪。又一会,东方远天吐出一抹血红,万倾雪浪被霞光染成五彩缤纷的刺绣。万籁俱寂,人人屏息,等待着一个庄严时刻的到来。
突然,从“海底”跳出一枚巨大圆蛋,下面系着一根白带,长长的,宛如初生婴儿拖着脐带。圆蛋真调皮,只见它跳出、掉下,掉下、又跳出,又掉下、又跳出,几经喷薄,几经跳跃,终于奋力一蹦,挣断了“脐带”,跃上了海面。霎时,一轮火轮发射璀璨的光茫,消退了云雾,驱走了大海,远山近峰,丹崖翠壑,奇松怪石,随之露出真面目。一切恍如梦中,一切不在梦中。
首登黄山,有此机缘,何其幸哉,生命旅途,有这一瞬,何其壮哉。

飞来的精灵
连绵的青山,巍峨的群峰,危崖上突兀的巨石。这个熟悉的场景,曾经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片头中反复出现。黄山飞来石,又是多少人的向往。
飞来石,是从哪里飞来的呢?我想,它是从天庭飞来的,是仙人们在王母娘娘家聚会,不小心抛掷到人间的一颗仙桃。不信,你从北海方向仰望,它多像一个硕大的桃子,丰满鲜美,清香四溢。
飞来石,是从哪里飞来的呢?我想,它是从东海花果山飞来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带路的神鹰。不信,你从天海方向观看,它多像一只巨大的雄鹰,刚刚巡游太空,叱咤风云而归。
飞来石,是从哪里飞来的呢?我想,它是从大荒山飞来的,是贾宝玉的前生后世。不信,你去看看电视剧《红楼梦》,它就是躺在无稽崖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天真无邪,灵光闪闪。
飞来石,飞来的不是石,是日月精灵。

九瓣莲花香
我敢说,它是世上海拨最高的一朵莲花。
一千八百六十四米的高度,顶天立地,秀出云表。无论从哪座山峰远观,只能仰视。若想一睹花容,唯有攀至绝顶。
好花不易看。上山的石径狭小弯曲,角度接近九十度。沿这个“百步天梯”,步步攀援,很是吃力。才到半山,早已汗流浃背,气喘如牛。转身回首,一览众峰小,悬崖深谷,众壑纵横,不由得不心生怯意,不由得不心感敬畏。
终于登上顶峰,但见一朵巨大石莲花,花生九瓣,仰天怒放。中间那个四米方圆的凹槽,正是“莲蕊”。俯视山脚,条条曲径是莲花的蒂盘,而“云梯”则是莲花的“根径”。山腰部通向山顶的狭长山脊,便是“莲花梗”。多么奇异的花啊,闻则花香四溢,看则秀色可餐。只有黄山这样的人间仙境,才够资格拥有她。
好花最迷眼,下山时,竟然迷了路。我只好选择原路返回。而这,要付出比来时更大的艰难。每一步挪动,都格外小心,每一级落下,都格外吃力。沿途,有两对大学生情侣,估计也是迷了路,由于害怕,一屁股坐在“天梯”上,一级级“坐”下去。这么高的“云梯”,这样下山,得耗费多么大的体力啊。
好不容易下得山来,两腿小肚隐隐作痛。据说,第一个登上莲花峰的人是大旅行家徐霞客,那时没有“天梯”,没有道路,付出的艰辛无疑比现在更大。而他,在第二次登上莲花峰的时,还是大雪封山的冬天。真的好佩服这位前辈。

征服黄山
在黄山两天,行走了两天,主要的景点看完了,我们一行二十六人,个个累极了。黄山不通公路,下山只有一条索道。带团的导游老王建议大家全部坐缆车,说是若选择步行下山,有八公里远,要走两个小时,只怕征服不了黄山,反被黄山征服了。
我偏不信这个邪,坚持步行下山。胜恒、清清、曹玲、九英、艺琴,也自告奋勇伴我同行。下山全是陡峭的台阶。起初,我们并不感到吃力,反而兴致盈然,说说笑笑。每过一处好景致,就停步拍照留念。走了一半路程,我突然感到左腿灌了铅一样,每挪动一步都很费力。我知道这是昨日登莲花峰多走了路的缘故。而他们五个人,因为没去莲花峰,自然没我这般累。怎么办?唯有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路是越来越难走,腿肚越来越痛。到一处小溪边时,左腿膝关节竟然痛得无法弯曲,只能靠右腿支撑,两脚一步缓慢移动。更要命的是,右腿小肚开始疼痛起来。我有些绝望,这样下去,不说两个小时,只怕二十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