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壮举

我军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壮举

英若诚小说2025-10-04 16:07:26
1949年12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五师15团奉命从新疆阿克苏出发南行,徒步塔里木,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中心地带,进驻祖国西陲重镇——和田。这是一次极其艰巨的戈壁行军。塔里木是举世闻名的大戈壁。
1949年12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五师15团奉命从新疆阿克苏出发南行,徒步塔里木,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中心地带,进驻祖国西陲重镇——和田。
这是一次极其艰巨的戈壁行军。塔里木是举世闻名的大戈壁。这里,茫茫沙漠,滚滚流沙,随时都有可能吞噬人们生命的大飓风,还有滴水难寻、干渴致命的严重威胁,因而千百年来人们把这里看成是一块可怕的死亡境地。但是,我们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都全然不顾,他们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以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挥戈跃马,一往无前,历经15个昼夜,行程1500余里,终于胜利完成了这一次历史性的进军任务。
1949年是中国革命历史根本转折的一年。是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2日,我人民解放军胜利占领南京,蒋家王朝反动统治宣告彻底破灭。这时,在西北战场上,蒋介石残余匪帮已成惊弓之鸟,散窜于西北5省区的漫长战线上。为了坚决、彻底、干净地消灭这些反革命武装。我第一野战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长驱挺进,从关中入陇西,从甘南到青海,翻越飞鸟难逾的风雪祁连山,直插河西走廊。在这种形势下,新疆宣布和平解放。随即,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15团,又经过千里戈壁的急行军,于1949年11月28日进驻南疆重镇阿克苏。然而,新疆一小撮与人民为敌的反动分子仍不甘心自己的灭亡。在美国间谍马克南的指使下,反革命头子叶诚、马程祥和“泛土耳其主义”分子伊敏、经南疆逃往国外,暗地勾结和田国民党反动政客和当地封建庄主,策划组织叛乱,企图负隅顽抗。
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15团到达阿克苏的第2天,二军政委王恩茂和军长郭鹏就来到15团,向15团政委黄诚和团长蒋玉和详细分析了当前的情况。政委王恩茂严肃而亲切地说:“你们长途行军辛苦了,但不能在阿克苏停留太久,经过短暂休整后,要迅速进驻和田,结束那里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军长郭鹏接着说:“你们一定要迅速解放和田,这不仅因为那里有几10万人民在深苦受难,而且那里还是我们祖国的国防前线。进驻和田,制止反革命暴乱,关系着维护我们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国防安全。”15团政委黄诚和团长蒋玉和和同志代表全团指战员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十分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阿克苏到和田有3条路可走:一条是沿公路经喀什、莎车到和田;另外一条是过巴楚顺叶尔羌河到莎车,再到和田;第三条线路则是沿着和田河,徒步横穿塔里木大戈壁直奔和田。当时,因没有汽车,徒步行军是肯定的。走前两条路,是通行大道,沿途有人有水,行军自然方便,但要绕五、六百里路。
解放和田的任务很紧,时间不能太久。于是,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五师15团决定选择第三条线路。横穿塔里木戈壁,要经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中心地带。“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里是“进去出不来的意思”。
部队出发前,二军政委王恩茂再次来到15团做了详尽指示,并决定要15团政委黄诚和副团长贡子云率领大部队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另由团长蒋玉和和谈政治处主任刘月带领一支小分队,乘汽车先行到和田,代表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展工作。
二军政委王恩茂嘱咐五师15团政委黄诚和团长蒋玉和等说:“进驻和田后,部队既要执行战斗队的任务,又要执行工作队的任务,特别要解决贯彻执行毛泽东主席亲自制定的党的民族政策,团结各族人民,警惕反革命分子的阴谋破坏活动,维护地方治安,保卫国防,同时要参加生产建设,和各族人民一道,为建设边疆而奋斗!”
接着,团、营、连层层传达,层层动员,全团指战员纷纷订计划,表决心,互相开展革命竞赛,动员工作达到高潮。
消息传出后,阿克苏地区各族人民纷纷奔走相告,男女老少都不遗余力地支援部队,给部队准备了10几万斤大米、白面和马料,100多顶帐篷,300多峰骆驼,200多匹马、驴。有经验老猎人和商贩都争先报名给部队当向导。各族人民的热情支援和鼓励,激励了广大指战员横穿塔里木的雄心壮志。
12月5日这天天气晴朗。
清晨,一声军号响起,车辚辚,马萧萧,我们的队伍出发了。在广场上,街道旁,成千上万的各族群众敲锣打鼓,跳着舞,唱着歌,欢送部队出征。
在行军途中,战士们全副武装,昂首阔步地前进。每个人都身背着1卷行李、1条步枪、1把刺刀、40发子弹、4颗手榴弹、1把圆锹,外加5斤炒面;机炮连战士的负重更大。背负着这么沉重的东西,在漫无边际的沙窝里行走,实在表示一件容易的事!然而,战士们都争先承担困难,争扛最重的东西。四连战士李慧敏,脚上打了4个血泡,一直“保密”不告诉别人,逐步体弱的同志扛枪、背背包。七连战士李春贵脚上打了11个泡,仍坚持把一挺机枪扛到和田,别人想办法也夺不走他扛的机枪。一次,他腿上缠得绷带开了,旁边的同志认为夺枪扛的机会来了,说:“这次看你把枪往哪里放?”他笑着把枪往裤裆里一塞,夹得十分牢固。打好绷带,他又继续扛起机枪快步前进了。
在沙漠里行军,许多困难都是难以想象的。迷路,是最常见的。在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大沙漠里,既没有现成的道路,有时又分不清东南西北。特别是夜间行军,不小心就会丢失人马。后来,他们想了办法,由走在最前面的侦察排负责点燃篝火,隔一段一堆,队伍便朝着有篝火的火光行进。有个叫宋宏道的战士,在一次风暴中抢救老乡,追赶惊跑了骆驼,迷了路,在一道沙梁上走一天一夜,后来听到部队的歌声,顺声追去,才找到了队伍。这样,篝火和歌声成了部队行军的路标。
夜晚宿营帐篷不够,为了和严寒作斗争,战士们想出了一些新方法,用柴火将沙地烧热,然后灭掉火,弄去柴灰,大家偎依在一起,暖暖和和就是一夜。还有一种办法是之间架一堆火,有哨兵负责加柴,大家便一个挨着一个躺在火堆四周,虽是隆冬宿营,睡得却还分外香甜。
从第三站到第四站的那天,部队从天不亮到黄昏行走近百里,已经是人困马乏了。这时,忽然接到侦察排的报告,说宿营地是一片光秃秃的沙滩,没有柴火。战士们背着几10斤重的行李、武器和粮食,经过连夜的行军,脚上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