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燃烧的生命

文学是燃烧的生命

冬箑夏裘散文2025-04-04 16:00:28
“在一个弯月西沉、青光铺地的夜晚,饭碗一丢,我抢着背起爷爷那只磨得铮亮发黄的蟹笼,牵着肩背被卷、手提马灯的爷爷衣角连蹦带跳走出家门。”这是上世纪30年代的苏北农村,一位七八岁的小女孩跟着爷爷到江边去捉
“在一个弯月西沉、青光铺地的夜晚,饭碗一丢,我抢着背起爷爷那只磨得铮亮发黄的蟹笼,牵着肩背被卷、手提马灯的爷爷衣角连蹦带跳走出家门。”这是上世纪30年代的苏北农村,一位七八岁的小女孩跟着爷爷到江边去捉螃蟹的情景。转眼到了1949年,这小女孩长到18岁,她脱下长袍,剪去发辫,换上草绿色粗布军装,打上绑腿,戴上红五星军帽,投身到解放战争的行列……60多年过去了,这位当年在烽火硝烟中英姿飒爽的女战士,如今已是77岁高龄饱经风霜的老人,她用笔记录下燃烧的生命轨迹,创作了散文集《萍踪散记》(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翻开郑琼的散文集《萍踪散记》,最先吸引我的就是那张1949年在解放进军途中拍下的一身英姿的合影照片,让人感到一位戎马一生革命女军人的风采,再读她的文字,更会感觉到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一颗滚烫的心,一种生命激情如火山喷发般的燃烧。
首先,郑老的散文蕴含着凝炼、深沉、含蓄的生活主题。生活是作家创作的源泉,作家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这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激情。如不热爱生活,对生活没有激情,创作也就不可能燃烧。读郑老《萍踪散记》中收入的30篇散文、13首诗词。让人体味到她对生活一种如痴如狂的热爱,寄托着一种深情,她的文字既像流动的溪流又像燃烧的火焰,到处充满着活力与生机。人生在大自然中只是一片匆匆的落叶,郑老对生活更多的是深深的眷恋。《鸟趣》中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让人陶醉的人鸟和谐的生态图;《田园拾趣》中令人羡慕的老俩口读读书报、写写小文、吟吟诗词,踱步庭间的晚年夕阳生活场景;《多姿多彩的广场文化》中夜晚的文化广场那鲜明的个性以及人们踩着乐点翩翩起舞、悠悠然适意之极的心态;《欢乐的新乐里》中邻居们一股温暖、一份亲切的温馨而欢乐的亲情;《翘首南天话乘凉》中富有南国风情的夏夜,星光闪烁、垄烟阵阵、箫笛声声、笑语声喧的乘凉之夜;《觅春的花絮》中祖孙寻春庭院间、静观一幅闹春图的萦绕心怀之温馨回味……郑老对世事沧桑的洞悉和对生活的感悟,处处流露出人性和爱心,深情的笔墨反复细腻地描述生活中独特的意象,以新颖的手法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探索对生活的体验,充满了对至美和纯真的回归,闪耀着沁人心脾的温暖的光芒。
其次,郑老的散文蕴含着炽热、深厚、浓烈的情感内涵。散文的风格可以不同,但却必须有深厚、浓烈的情感内涵。没有深厚、浓烈凝重的情感就没有散文。无法想象,一位耄耋老人会对大自然充满着如此天真的赤子童心和好奇之心。“畅游神州”专辑中的7篇游记,记述了她历览祖国山水的历程,仿佛如天真可爱的孩童在山水之间猎奇探幽。记游辽东名胜青山沟游林海、赏山光、泛湖舟、探幽谷的《长在深闺人不识》;畅游具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的人间仙境张家界的《惊梦紫草山庄》;旅行在丹东边陲鸭绿江、沐浴五龙背镇温泉、登顶凤凰山的《一次难忘的老年游》;访游“郁郁苍山青碧水,今日方知苗山美,旖旎风光宜客醉,游人到此不思归”的《春光旖旎苗寨游》……随手翻开,表面平平静静,读来舒缓从容,但流贯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则大起大落,形象地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现实与生活的哲理诗情,这样饱含感情的文字,在郑老的散文里随处可见。郑老对壮丽山河的独到感悟和新奇的感觉,已不再是大自然中纯客观的景物了,而已变成了渗透着作者主观情思的景物,是作者借以抒怀言志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郑老写名山大川,抒澎湃激情,展露对大自然深沉的挚爱,表达青春的心灵、朝气、意志和力量,给人一种风生水起、虎虎生气的感觉,让人读后眼界更宽、心界更宽。
再其次,郑老的散文蕴含着艺术、人文、关怀的品格精神。伴着70年萍踪的春风秋雨、酷暑严寒,郑老的散文有一股温暖的人间情怀和温暖的美感,她把生命与现实,生命与永恒,艺术与人生,理想与人生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似一团燃烧的激情滚动在字里行间。怀念母亲的《我怕“冬至”到来》一定是郑老含着热泪写成的,她对母亲的大海一般的情思深藏在母女平凡而又意趣有致的生活情节和细节之中,蕴含着细微缠绵又回肠荡气的人文关怀精神,使我们读到了一位德性高尚的慈母形象,更为女儿春晖寸草的挚情所感染。郑老的生命燃烧是伴着时代风云,也伴着青春和热血。通过“回首烽烟”专辑中《西亭怒火》《军中回眸》《烈士墓前的沉思》等篇章,我们看到了抗日战争、反饥饿反内战、解放战争中的福厦战役、建国之初恢复生产等一段段历史真实;通过“人生感悟”专辑中《“大跃进”的浪花》《发生在“牛棚”里的小故事》《永难忘怀的几个“瞬间”》等篇章,我们看到了大跃进时荒唐可笑的“除四害”、“大炼钢铁”的一幕幕场景和“文革”十年关押在“牛棚”中的知识分子那令人啼笑皆非的遭遇……所有这些,都是有血有肉形象生动的历史。文贵有情,情贵真挚。读这样的文字,能让人的心灵更加善良、丰富、高尚、纯洁;读这样的文字,能让人对时代、对社会、对人生、对生活充满深情和挚爱;读这样的文字,能给人以生活的智慧和生命的勇气,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精神。
文为心声,却在心声之外。人生是短暂的,文学的生命却能延续与永存。读郑老的散文集《萍踪散记》,我的眼前似乎又幻化成60多年前那烽火硝烟中的情景,似乎看到当年那位随大军南下的英姿飒爽女战士的身影。几十年的春风秋雨,几十年的人事沧桑,晚年的郑老用笔燃烧的生命,我们衷心祝福她这种创作的燃烧,能成为人世间一个永远不灭的生命亮点。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