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油灯、煤油灯

吃油灯、煤油灯

释亮散文2025-09-03 09:32:18
随着电能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照明已经普遍使用电灯了,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可是在三四十年前,人们的照明就不是用电,而是用油,如桐油、吃油、煤油、柴油和蜡烛等。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可能连见都没有见到过。即
随着电能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照明已经普遍使用电灯了,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可是在三四十年前,人们的照明就不是用电,而是用油,如桐油、吃油、煤油、柴油和蜡烛等。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可能连见都没有见到过。即使讲给他们听,他们也许不会相信。
在我小的时候,照明用的就是吃油灯,后来又用煤油灯,煤油灯比起吃油灯来,就大大地进了一步。吃油灯用的油是我们平时的食用油,过去在街上可以买得到一种专门盛油的灯盏,它是用陶土烧制成的,形状有点象一个半边蚌壳,把它放在灯柱上,把吃油倒入灯盏里,再放一根灯草。
灯草是一种叫灯心草的茎髓,灯心草是一种多年生沼泽草本植物,茎直立单生,细柱形,叶片退化,花序侧生于茎上,成伞状或复伞状,夏季开花,花淡绿色,我国各地均产。茎可用于造纸、织席、编鞋等。茎髓俗称灯草,可用以点油灯,亦可入药。
让灯草全部放入油里浸泡一会儿,再把灯草的一端露出来,放在灯盏的一个槽里,再用火柴将露出油面的灯草点燃,灯盏里还放有一根如火柴棒大小的棒子,它叫拨灯棒,当灯草烧一会儿后,灯草的头就烧短了,灯的火光也随之暗下来,为了能让灯的火光保持一定的亮度,就要随时用拨灯棒将灯草的头子往上扒。当灯草烧一段时间后,灯草就慢慢地烧完了,这时又要换上一根新的灯草。点吃油灯有许多毛病,一是有一股吃油气味;二是光线时亮时暗,要不时的用拨灯棒拨灯;三是不便于移动,过去一个家庭一般只点一盏灯,当要到另一个地方的时候,就要把灯盏端到那个地方去。
据说在此之前,还用桐油点过灯,那时就叫桐油点灯盏。过去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歇后语来形容那些脑子较笨的人,叫做“桐油点灯盏”,意思是“拨一下亮一下”。
我小的时候,家里用的就是吃油灯,我读小学的时候,每天晚上回家做作业,点的就是吃油灯。一些妇女做夜活(主要是衲鞋底、袜底、绣花或做衣裳等)时,点的也是吃油灯。那时人们都比较节约,经常是附近几家的妇女约在一起,同时围在一盏吃油灯下做夜活。一边做事情,一边说些闲话儿,有利于趋赶瞌睡。
后来有了煤油,就换成了煤油灯,煤油灯就比煤油灯强多了。煤油灯的灯俱与吃油点不一样,煤油灯的盛油的部分是用玻璃做的,上面有一个用金属做的能够调节莲子上下,即调节灯光强弱的机关,再上面有一个玻璃罩子,玻璃罩子一是可以防风,二是能够逼气,没有灯罩子是不能点灯的。用灯罩子的问题是:一是玻璃容易破碎,二是玻璃上容易被灯熏黑,要经常擦,比较麻烦。如果万一灯罩子破了,就干脆把有一个叫玛口的取下来,直接点灯,这时就满屋是油烟子,第二天早上起床时,会发现鼻子里全部是黑的。
解放前夕,我国还没有煤油,要靠国外进口,当时人们把它叫“洋油”。
1962年我在长埫口上初中的时候才用上了电灯,当我第一次看见电灯时,觉得它好亮好亮,而且又十分方便。那时用电灯照明还受到很大的限制。当时的长埫口只有一条小小的窄街,没有什么企业,只有几家机关单位,用电的单位很少。每到天黑的时候,有一家工厂就启动磨电鼓子(现在叫发电机)磨电,把电送到有关的用电单位,到了十点多钟的时候,磨电鼓子就停了,街上就没有电了,如果有人还需要照明的,那就仍然使用煤油灯或蜡烛。
1968年我从学校分配到了县人民银行,那时的仙桃镇也和我在长埫口读书的时候差不多,也是每天天黑的时候才发电,到十二点钟前就停电了,如果还需要照明的话,那也得点煤油灯或蜡烛了。后来随着汉水丹江口水库、长江葛洲坝、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水力发电迅速得到发展,电才得以满足,而且用途愈来愈广泛。现在电不仅仅用于照明,还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电已经成为了人们生存中不可离开的东西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