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南安认祖记
族谱载,吾始祖陈氏成春公乃闽南凤宿洋人氏,因兵燹避难,于明清之际迁瓯,距今已三百余年矣。然年代久远,兼昔之信息闭塞,祖地于闽今属何县何乡何宗无从考也。己丑春,幸借网络搜寻,始知凤宿乃系南安市蓬华镇一自
族谱载,吾始祖陈氏成春公乃闽南凤宿洋人氏,因兵燹避难,于明清之际迁瓯,距今已三百余年矣。然年代久远,兼昔之信息闭塞,祖地于闽今属何县何乡何宗无从考也。己丑春,幸借网络搜寻,始知凤宿乃系南安市蓬华镇一自然村尔。未几,余用电话取得与该村原村长陈金城兄联系,知凤宿洋陈氏现有二百八十余丁,另一支迁往该县九都墩兜为大宗,遂亦与墩兜宗亲联络并商定前往认祖事宜。三月廿九日,族长世钓偕余及世帮、世炜等兄弟携谱牒前往。辰时车发,申时达泉州石狮,早有胞兄世潘(幼时过继予该地一华侨)伫车站迎候。翌日辰,并胞兄一行五人驱车先访南安九都墩兜,午后再访蓬华凤宿洋。
墩兜地处南安东北部半山区,原址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所建山美水库淹没,新村落紧靠库区南面。进得村来,顷为此地湖光山色所迷,见村后翠绿欲滴,村前碧波荡漾,湖中突兀二三小岛,形似千岛湖之一角。村中水泥道路盘径曲折,民房错落有致,多为别墅风格,可见该村经济不薄。陪同之宗亲告知,墩兜陈氏曾有四五千人之数,因建山美水库四处迁徙,现仍居村中者不足千人,然事业兴旺,在本地政、学、商各界颇有影响。
进入墩兜一别墅大厅,早有十余人坐候,其中有村支书陈贵府,老会计陈景生、镇文化站退休干部陈承乾等。互相认识并寒喧后,先查对谱牒,获得从一世至十三世两谱中列祖姓名皆符,确认同宗无疑。谱中十四世时春、季春二公迁平阳南湖浦尾有记,吾祖成春公本名无记。然另一处记十四世可瑞公,(系祖举公之子,与祖芳公子时春、季春堂兄弟),生二子,长名挺迁惠安,次名赐迁温州。据年代推算,赐公极似成春公,又查可瑞公生卒墓葬无记,似与子挺或赐一同迁徙他乡。另据本谱载成春公之父与成春公次子应隆公合葬于今苍南大观,可初测:一、可瑞公随次子赐迁瓯可能性极大;二、可瑞公神主无立,与孙合葬墓碑又无立,似意欲隐姓埋名。其子赐又易名成春,信迁瓯另有隐情。三、核对可瑞公与时春、季春二公同辈,成春公小一辈,由此可判清末同治间本宗所撰谱牒与南湖浦尾谱牒辈份对应有误。四、吾祖成春公系墩兜之二嶐公第十五代裔孙,乃从墩兜(非凤宿)直迁瓯平,辩原谱载早年居凤宿洋不确。
中午,主人摆二桌山珍海味,宗亲捧酒,大家兴致勃勃,言三百余年走一回也。于是纷纷举杯相倾,不时两瓮陈酿干。饭后合照,以作留念。
午后未时,由墩兜诸宗亲相陪引路,三辆小车齐驱蓬华凤宿洋。凤宿洋处南安西北山顶,地形酷似凤窝,风水之地隐见也!见始于七百余年前,数度重修之宗庙虽小亦庄严。神座早已摆好香案,诸宗亲鞠躬毕落座,交流自凤宿一元公肇始以来,支派繁衍,迁徙各地之情,并得悉墩兜二嶐公系一元公之五代孙,谱牒又沿前续上四代。众人兴奋之余,另又从凤宿谱中查到第十二世裔孙唯新公迁瓯(逸吾之子)之记,据《平阳陈氏通志》逸吾公之子系平阳水头北山岙之始祖也。始知凤宿同宗在瓯族人中又多一支。
傍晚申时而返,与诸宗亲分别时依依不舍。
此次闽南认祖之行,含往返共三日。虽时短然获益颇多:如断绝三百余年之宗脉又重新续上,认识许多宗亲朋友,澄清多处谱牒疑难,族人皆喜也!有七律二首为证。一曰:梅雨纷纷寻祖根,驱车千里凤墩村。两壶陈酿迎宗客,一屋亲情聚族魂。谱牒澄清三十世,祠堂开启万家门。今朝款款勘遗迹,有沐先人暗泽恩。二曰:凤宿南安觅有踪,肇基始祖是元公。源稽颖水流千派,族属龙湖共一宗。闽邑盘桓多折难,瓯都立世逐盈丰。平阳自古荒芜地,何亏先辈辟鸿蒙。
己丑年初夏写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你的安全是我最大的幸福
下一篇:秋过了无痕,点滴在心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