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还需要努力
几乎所有的中国父母在孩子孕育时,就采取食补、胎教等各种办法想让自己的宝宝身体棒、智力强;孩子降生后,这个孩子的父辈、祖辈会调动所有力量来保证孩子的抚养;孩子满岁那天,还会让孩子“抓周”,通过孩子的选择
几乎所有的中国父母在孩子孕育时,就采取食补、胎教等各种办法想让自己的宝宝身体棒、智力强;孩子降生后,这个孩子的父辈、祖辈会调动所有力量来保证孩子的抚养;孩子满岁那天,还会让孩子“抓周”,通过孩子的选择判断、暗示他(她)的培养方向;此后的学前、义务教育和大学供养阶段,中国家庭无不竭尽全力。毕业后,幸运的孩子就能找到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而另外那些孩子还得继续为找工作,他的家庭还得继续慷慨奉献,直至他能自食其力。弹指算来,在顺利的情况,这些家庭能在孩子22岁完成所有抚育培养的任务;但还有相当的孩子不能自食其力,于是这些孩子面临的“就业”、“买房”、“结婚”等一系列问题,或多或少就得依靠父母帮助解决,“月光族”、“啃老族”、“恐婚族”、“摇摆族”也成了这个年轻群体的特色符号。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精心抚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在社会上为什么就那么弱小、无助,不能够强大起来,是我们的教育的理念出了问题,还是我的人才的选择机制出了问题。这种状况,既不能全部否定现有体制下国家和家庭作出的成绩,但也不能说没有一点问题,一方面,我们培养的孩子就真正强大吗?另一方面,就涉及到人才选用的问题。这里,我只就孩子的培养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中国的父母对子女竭尽全力的无私奉献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这是一种家庭美德,也是一种人文财富,但是任何爱和责任都应该是双向的、有限度的,长期单向付出和没有原则的给予实际上就是一种溺爱、放纵,孩子会认为别人对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当然,会觉得享受是天经地义,长期过后,孩子只关心个人得失、只求自己利益最大化,而不会主动体谅父母、关心别人,短期看,对社会可能没有多少损失,反而承担了社会的一些责任和负担,但形成的这种教育理念和氛围却是极端可怕的,甚至可以影响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的健康发展。
凡是去过港澳、欧美国家的人,对那些人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就能感受到我们国民的内在素质和精神状态的不同。这些年来,中国强大了,国民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中国人也成为洋人商店里的贵宾,但个体素质却还不敢恭维,中国游人出行不排队、拥挤、大声喧哗、在景点乱刻乱画、甚至随地大小便的报道,一直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国民对大陆人的诟病,这其实反映的问题足可以让国人思考。
中国有称誉世界的“四大发明”,汉唐的鼎盛让海外赞服,但近一两百年封闭的国门被西方的尖船利跑打开后,国家一度陷入了被虐和自虐的地步,一方面,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上叶,因为国力衰退处处挨打,国将不国、民不聊生,另一方面,较长时间的内争外战、动荡不安,国民心理发生了一些变化,心气浮躁、实用为主的务学、敬业、治事的精神弥漫,学不求深、术难专攻,缺少孜孜不倦之风、匮乏精益求精之心,“过的去”、“还凑合”似乎成为行业的标准,看似很严的学业、学术、实业标准有时候竟毫不严肃、规范,甚至从生产领域渗透到社会管理方面,“通融通融”、“照顾照顾”引发的司法不公、管理失责等屡屡发生,人人受害,但往往又不自觉地害人,就象看见上车插队、办事拖关系一样,人人都深恶痛绝,但轮到自己时,赶车时照样顺大流地去拥挤插队、办事时也会千方百计去托关系、走后门,似乎不这样做,就有可能会吃亏,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的社会管理有问题,另一方面又是国民心态使然,在不满中放任自己,在容忍中助长了不正之风长,到最后也就“你好、我好”,只要自己获得利益最大化也才心安理得。
所以,我们躺在前人的功劳薄上沾沾自喜时、对中国的现状怨天尤人时,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诺贝尔奖有几个?我们有多少象苹果、三星、佳能这样的世界品牌?我们有多少历经几十年、几百年不跨不塌的桥梁隧道房屋?我们有多少让人放心食用的粮、油、菜、肉、药?我们还有多少不被污染的河流、土壤、空气?我们引以为骄傲的国宝国萃、自然人文遗产能有多少被传承下去?......当我们培养不出富于创造、爱国的高级人才,当我们静不下心专心创造出自己民族的品牌,当我们只想偷工减料而修建不出千秋万代的好工程,当我们凭坑蒙拐骗来应对我们自己的衣食住行,当我们为博取小众利益而要破坏大家的生存环境,当我们不珍惜传统精华而放任精神净土被别人占领,其实,这些已经表示我们从思想到行动已经不强大了,外在华丽并不能掩饰内在的虚弱,任其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
走出家门就会发现,我们的大地是那么美好,我们的生活又处处纠结,骄傲、自卑的状态此起彼伏,仅仅抱怨不行,仅仅自负不行,我们要清醒,要从个人做起、从家庭做起、从小处做起,改改我们身上的陋习、恶性、劣行,踏踏实实做人、谋事,我们一定能得到很大提升,我们和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变得更强大!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