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障房要建得起来,也要住得进去
近来,《经济日报》就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先后深入到上海、天津、重庆、江苏、湖北、辽宁6省市作了相关采访报道。保障性住房是国家切实解决当前中低收入群体最基本的生计问题所作出的重大举措,从经济日报
近来,《经济日报》就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先后深入到上海、天津、重庆、江苏、湖北、辽宁6省市作了相关采访报道。保障性住房是国家切实解决当前中低收入群体最基本的生计问题所作出的重大举措,从经济日报社关注、透视这一民生工程的锐意、理性与启发的媒体动作中,让人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保障性住房要建得起来,也要住得进去,这是对我们社会机制体制成熟度的检验,也是一种考验与积累。保障性住房要建得起来,关键是融资的成功与否,而融资力度是经济发展理性度的体温计。
从当前房地产的大格局上来看,保障性住房建设缓慢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它自身所能够直接创造出来的市场经济利益是有限的,面对商品房的巨额利润,它一度陷入了尴尬的困局中。据相关资料显示,由于种种原因,去年中国投资兴建了保障性住房590万套,竣工370万套。然而,全国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也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越来越突显出来。其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一民生工程,其实也就是一个社会发展与稳定层面上的均衡化的问题,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点,也是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
也可以说,保障性住房工程是一种社会责任与担当,也是一种调节性的社会资源的再次分配。因为,保障性住房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它虽然不能直接创造更多的市场经济利益,但又是不能不做的一项工程,否则,就会形成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效应”,所以,这也就给该项工程的融资带来了一定难度,而又不得不做。
当然,2010年以来,中央已经陆续出台了公积金建设保障性住房试点政策、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使用政策等数条利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政策。今年,又有了保障性住房信托投资基金试点批准、政策性银行贷款、土地优先供应等。在政府主导、财政投入与社会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如何使这一工程取得更大的融资额度,并确保用好、用活资金,推动保障性住房的全面建设,平衡好社会大发展与民生工程之间的利益问题,是我们整个社会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因为,保障性住房这一社会性工程,是以人为本的突显,也是我们经济社会理性发展程度的一支体温计。
保障性住房要住得进去,“中低收入困难群体”的身份不能以假乱真,入住的幸福指数则检验着社会的公信力。
保障性住房这一民生工程的定位是很明确的,它是为解决我国中低收入困难群体住房难这一问题而展开。随着各地保障性住房的不断建成,该入住的人最终能不能真正得以入住,这是个让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它当中牵连到经济发展实力、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均衡化发展促稳定、社会监管机制体制等一系列问题的运作,以及良性的互动性发展。
保障性住房要让该住的人住进去。近年来,每一住房困难家庭或者单身居民只能申请购买或者租赁一套保障性住房,或者选择申请货币补贴,以及财产总额不超过本市规定的租赁保障性住房的财产限额等相关法规的相继出台,意在为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建设初衷保驾护航。如果是让保障性住房入住对象,及中低收群体在入住时以假乱真,让一些富有得没有资格入住的人入住了,那么,我们的这项民生工程的性质也就被篡改了。弄虚作假,不按规定程序和条件审批、不认真履行职责、失职渎职等现象,不仅是让这项民生工程没有真正的惠民,也再一次让这种帮扶性的社会资源的再次分配制造出了新的不公平,更将使我们的社会公信下降而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经济日报》在上海、湖北、宁夏、重庆等地的采访报道中注意到的,不论是在这一民生工程中“不让政策走样”,还是“不让建筑质量打折”,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整个工程的后续管理,都决定了这些中低收入困难群体是否住得进去,住得下来,住得幸福。
这一方面,《经济日报》的采访报道中显示,在重庆52岁拿1000多退休金的郑新议,以每月500元左右租金入住60多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新房。在江苏常州,金泽家园租金标准是廉租住房家庭每月每平方米1元、“夹心层”公租房家庭每月每平方米3.5元,如果以每套50平方米计,一个月租金分别是50元、175元,而同地段的商品房租金均在700元以上。
可见,随着保障性住房工程的推进和相关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执行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切实体现。
保障性住房工程,是对社会机制体制成熟度与协调性的考验与夯实。
在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中,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性租赁以及限价房的运作模式,从小的方面来看,也就是解决当前我国为数不少的中低收入困难群众的住房难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讲,整个保障性住房这一民生工程,是对我们社会机制体制成熟度与协调性的考验与夯实。
从《经济日报》近来一系列的保障性住房采访报道中来看,我们的财政与社会企业在这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也在不断解决中低入群体社会生活中住房难这一最基本性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入住进保障性住房,其社会生活的幸福指数也得了不断提升。
而保障性住房工程,从建设得起来,到住得进去,是这一民生工程阶段性的递进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那一个环节出现了偏差,整个工程都将受挫。然而,我们改革发展的成果,不论用哪一种形式,如果最终还是不能切实惠及于民,尤其是不能惠及到中低收入困难群体身上,那么,我们的社会生活也终将会在越来越大的落差中加大两极分化。这与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是不相符的。
当然,从整个保障性住房工程来讲,它的成功与否,也都是对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社会机制体制的一次历史性的考验与夯实。因为,只有在一个比较理性、成熟的社会机制体制中,才会使改革发展成果最终惠及于民,从而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所以,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出现与成功,是我们社会机制体制成熟与理性化的阶段性呈现。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