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善民生从“改造”开始
美国的一个次贷危机,任谁也没想到,它竟然衍变成一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世界各国疲于应付,鲜招迭出,防不胜防。中国政府为了拉动内需,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而这“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就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
美国的一个次贷危机,任谁也没想到,它竟然衍变成一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世界各国疲于应付,鲜招迭出,防不胜防。中国政府为了拉动内需,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而这“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就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自然而然地受到广大居民的拥护。但如何把好事做好,真正取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却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官员面前一张高考试卷。无论干啥事,都怕一窝蜂。近年来,各地都出台了不少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细则和基准价,但仍有人不领情,谈不拢,拒搬迁,被冠之曰“钉子户”,不仅北京有,珠海有,重庆也出现过,遭遇断水、断路、断电……
报载,某地在“城中村”改造时,居然从土地转让过程中净赚一个亿。其用意是在为当地领导评功摆好,殊不料,一语道破玄机,政府是在为民谋利吗?有人说,无利不起早,这是在为钱奔忙!
早年群众就有一个口头禅,叫做“拆拆扒扒,弄俩个花花”,说的就是某些当权者借拆建来谋一己私利,非贪即贿。因为建筑商、开发商为购得好地盘、揽得到大工程,就要向掌权人送礼行贿,还美其名曰“公关费”。不少的干部为此掉了乌纱,以至于晚节不保。为了投桃报李,某些官人往往籍口影响城市美观,改造先从繁华地段动迁,不论新房旧屋,政策为人所用,边干边订。一碗水一旦失衡,自然就激起民气怨声,上访接连不断,告状接二连三。原来的惠民形同虚设,成了官人的摇钱树。“猫腻”一词也不再是空穴来风,“暴力拆迁”、“钉子户”也应运而生,成了互联网上的流行词。这时,居民们想到的也许更多的是自身的利益,从安居乐业走向流离失所,几年后能否回迁?现状是改观呢还是倒退,收入能否支持住新房的费用开销?
我觉得人们是越来越不理解政府的苦口婆心,机械僵化的人也越来越多,狭隘计较的人也越来越多,自寻烦恼的人越来越多。没地方住时不快乐,换个环境也不快乐,没钱的时候不快乐,而面对天上掉馅饼似的好处也不快乐;人,可能是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往往容易这山望着那山高,心强命不强,聪明常被聪明累。可社会总要进步,环境总要改善,总要有人做出牺牲,总不能“老实使人缺失,刁钻使人沾光”吧!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面对多彩的世界,世上的人就容易产生欲望,面对物质利益,也就有了贪婪,继而爆发野心。虽然成功之后,它就会变为追求、理想、远见卓识和雄心大志。
重庆市市长王鸿举认为,危旧房片区的群众“自我改变命运”的能力较弱,政府应通过社会统筹和二次分配,通盘考虑,建立各阶层分享发展成果的机制,以免导致社会失衡,出现拉美式的“贫民窟”。因此,在拆迁过程中要尽量让利于民,增强中低收入人群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对城市的归属感。重庆的市长为什么能想到这许多,而别的地方父母官们却没有想得到呢?如何才能使群众变“政府要我动迁”为“强烈要求动迁”呢?
群众在困难的时候,往往容易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东方红——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想到“三个代表”,想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还想到某地拆迁居民为当地政府送上的一副对联:“亲民爱民政策指引幸福路,安民富民党的关怀暖人心”……我以为,当官想为民做主,改善民生应从“改造”始。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