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能耐”

论“能耐”

貌侵杂文2025-07-19 18:44:49
“能耐”的意思,就是本事。有人看得深刻一点,对它作机智的解释:一个人既要有办事的能力,又要有忍事的耐力,才算真有本事。这是很好的机锋。想起家乡话,说一个人有本事,叫有“板眼”。我来附会一下:人应该扎实
“能耐”的意思,就是本事。有人看得深刻一点,对它作机智的解释:一个人既要有办事的能力,又要有忍事的耐力,才算真有本事。
这是很好的机锋。想起家乡话,说一个人有本事,叫有“板眼”。我来附会一下:人应该扎实有力,“板结”一块才算数,但同时也要记得疏阔一些,留几处“眼”透风。
玩笑归玩笑。不过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这话有用。对于很多生活、工作、学习周转得不太顺利的人来说,不妨仿它一句:知其乐,守其苦。人生是多重的困境,人必须学会忍耐。忍耐之于人生,就好像大气层之于地球,细胞膜之于细胞,使主体均匀吸收能量,储存能量,释放能量。在熵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这才是绝对的能力,真正的本事。
“能受苦乃为志士”。凡伟才与庸人的区别,落在他们对人生苦难的态度上。张骞出使西域,以匹夫而遂“凿空”之志,其中的磨难,常人难以想象,但必定不脱“忍耐”二字。苏武执节漠北,以外臣而铭汉室之尊,其中的困苦,常人难以想象,但必定不脱“忍耐”二字。忍耐之中,人的能力会像“春起之苗”一样,“虽不见其增,却日有所长”。由志士到君王,由个人到家国,慢慢完成渐变的过程,于是有汉一代,群星灿烂,功业赫赫。
看来,这“能耐”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个“渐”的道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也合于这一“道”。但是人面对苦难,难以如《圣经》之中的约伯,那么他或者推掉,或者赖掉,或者跑掉,或者死掉,好像是司空见惯的了。其中的原因恐怕在于这“忍耐”二字好说难做吧。在“忍耐”的慢慢长途上,God也不会给你承诺的,那是世俗的交易。
因此这些人显得可贵了。在电影《圣雄甘地》中,我们看到,印度传统文化中,又开出了奇异的花;在电影《再见巴法纳》中,我们看到,南非英雄曼德拉,已植下了根深的树。甘地与曼德拉,以沉默的忍耐,获得山峦似的力量,战胜了令人难以忍耐的现实。
这样的“能耐”是由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支撑的。那么,能耐应该是一个过程,一个“苦胆慢咽”的过程。我曾经见过唱古戏的人为练嗓子而生吞苦胆,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那人那刻的痛苦表情。那表情就是忍耐。然而他跟着送了几勺红糖入口。——可见这个过程是很难坚持到底的。那么,勾践卧薪尝胆带给后人的震撼真是非同一般。
然而无论是世俗的功业政治,还是宗教的神人奇迹,所能证之于心的道理,怕是超不过明代“象征派”小说《西游记》了。行者孙多该郁闷,明明一个筋斗云就可十万八千里,实现“猴生”终极目标,偏偏要陪着三藏一步步地到那西天,求取真经。要命的是孙行者恰恰是个急性子,能力再强,可也得忍着。不这样忍完这个过程,他就不叫“悟空”了。
所谓“能耐”二字,最高的境界莫非就在这里?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