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贫困大学生受助不感恩

有感于贫困大学生受助不感恩

素霰杂文2025-07-25 02:05:14
据荆楚网2007年08月22日消息(楚天都市报),8月中旬,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原因是襄樊5名大学生受助一年
据荆楚网2007年08月22日消息(楚天都市报),8月中旬,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原因是襄樊5名大学生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他们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寒心。
联想到前不久,开县一位慈善人士就将其资助的一名贫困大学生告上法庭,原因是“这个学生太令我寒心了”。再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星孙俪遭遇的“资助门”事件,孙俪明确表示不会再进行资助。此类事件一再发生,让刚勃兴的民间慈善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一、民间慈善事业到底怎么了?
民间慈善资助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也的确发挥了善的作用。但是从当下的一些迹象表明,我们的民间慈善事业还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慈善资助就是为得到感恩吗?真正的慈善是不需要回报的,哪怕是言语的回报。“智者施已,不求受者爱念之心。”就是说施舍作佛的人,布施完毕,不应该希求接受布施的人产生爱念不忘、日后回报的心理。
今年,河南慈善总会要求受捐学子签协议回捐,于是有人就问了,感恩之心要用协议来“强迫”,这是否违背了慈善救助的原则?省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杨德恭说,自从2001年省慈善总会成立以来,“助学”一直就是慈善事业中的重要部分。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学生受到资助后,并无任何感恩之心,对捐助方也无任何表示,这有时真的让捐助方很“受伤”。
我再次想到了宁波市一位善心人“顺其自然”,长期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赠的事情。这位“顺其自然”,肯定不要任何人的感恩之心,更不会要什么回报了。要做好人,就不要求有什么好报,总之做了就做了,过了就过了,只此而已。要是又要积福,又要等好报,又觉得欠天地,倒是目的太多,包袱太重,不如潇潇洒洒地做个好人。
如果为了别人的谢恩而慈善,那么比尔?盖茨的信会看不过来,但实质上,很多受到资助的人,又有谁知道自己的那块面包来自于盖茨的恩典呢?所以那些资助者的心态我也不实在不敢恭维,难道你的资助就是为了接受被资助者的感恩吗?
二、我们受助的贫困大学生又怎么了?
资助需要别人的感恩,固然值得商榷。但作为一个受助的贫困大学生,如果你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那就是你的过错了。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感恩的人数不胜数。西方有感恩节,东方的韩国也有感恩节,这是个非常有意义的节日。我们中国自古就有知恩图报的美德,并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哲理名句。这些无不说明感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黄铁苗倡议我们也应该选择一个有意义的日子作为感恩节,使得在这一天时间里我们能够想到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想到怎么去感谢他们,把埋在心底的“感谢”两个字说出来。
可是我们的受助的贫困大学生为什么就没有把埋在心底的“感谢”两个字说出来呢?也许有的认为自己很优秀,社会对他们的付出理所当然;也许有的认为自己很内秀,羞于表达或来不及表达;也许有的认为他的贫困是社会的责任,甚至对社会有一种仇视的心态。
不管是哪一种,我认为这既是个人的悲哀,也更是社会的不幸。不感恩或来不及感恩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连感恩的心的都没有。我们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教的到底是什么?只是课本上的知识吗?是要高分吗?一个不会感恩、不能感恩、不屑感恩的人,还指望他对社会有利吗?还指望他报效社会,报答父母极其帮忙过他们的人吗?!
经济上的贫穷不可怕,思想上的贫瘠才可怕。
经济上的贫穷不可怕,情感上的冷漠才最可怕。
我想那些受助的贫困大学生是不是应该补课?这一课就是“学会感恩”。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