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海波,论文造假谁知错?
2008年10月16日,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德哉的一封检举信,将自己的学生、浙江大学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一个月后,因涉嫌抄袭、剽窃原博士生导师实验数据,共计发表8篇假论文,
2008年10月16日,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德哉的一封检举信,将自己的学生、浙江大学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一个月后,因涉嫌抄袭、剽窃原博士生导师实验数据,共计发表8篇假论文,浙江大学撤销贺海波副教授职务和任教资格,并将其开除。就事件而论,贺海波论文造假自然难逃其咎。一则学术活动不是其他领域,衣帽服装、饮食就餐、饲料肥料、买狗售鸟、以致出口造假偏偏老外,行业系统庞大,领域宽泛,只要心术不正之徒有之,造假欺骗都免不了的,而学术活动历来都遵循的都是实事求是,尤其科学活动来不得半点虚伪和糊弄;二者作为即将任教于大学,晋升为副教授,则更不应有丝毫的蒙混过关、糊弄他人糊弄自己的行为。身为大学教师,以身作则,教育他人,自己却是个李鬼,岂不损害了大学,损害了大学教师?!
事情在从反面来说,贺海波面临的晋升条件是不是过于苛刻?在2年的时间里,要8篇论文,才能够任副教授,才能够任教,才能够落脚浙江大学,否则,将一切不可能。那么,这是在选教授,是在聘任教师,还是要论文?2年时间,出得来8篇论文吗?
不知什么时候,中国的用人机制从极为灵活、知人善人转变为几个条件、几个门槛。用人的条件是学历、职称、岁数、论文,达不到再好也不用,达到了就行,至于人品如何,有没有问题、行不行、有没有能力就没有人管了。学历必须的是本科以上,其他人一律排除在外,导致社会上学生上学升级,读完本科读研究生,读完研究生读硕士,就是为了好找工作,我们的大学,什么时候成了就业培训中心了??没有职称就不行,再好也不要,岁数必须35也下,超过就不行,论文就得8篇,7篇就没有商量,一篇更别想。
记得解放前,大学教授胡适一次看到了一篇文章,作者竟是在当时中学教学的钱穆,胡适找到钱穆对他说,你不应该教中学,应该交大学。于是把钱穆聘到了大学教学,钱穆后来成为了学术界的大师。李苦禅家境贫寒,中学没有读,仅仅是个小学文化,他来到中央美术学院报考,却要求必须有高中文凭,他找到校长徐悲鸿,徐看了他的画,说:你这个画就是文凭。李苦禅得以就读,日后成为画界大师。
蔡尔城是垦区的气象研究员,一次德国的天气在线来电话,问了他一个问题:你的预报准确率是多少?蔡答:百分之三十。蔡尔城被这家聘为预报员。
这都是一篇文章、一句话用人的例子,在过去、国外比比皆是。如果将胡适、徐悲鸿拿到今天来行不行?那是做梦都没有门的事。如果将蔡尔城的事放到中国行不行?没有听说过。
话再说回来,贺海波并不是个鸡犬之辈,也不是不勤奋,在2年的日日夜夜里,含辛茹苦,辛劳不已,就是把这8篇论文造假造出来了,也够任教的资格了。试问,那个国家,那个大学要人家2年出8篇论文?科学研究一年能不能出上一篇论文?国外大学的研究人员多年不出论文和成果,许多科研课题都是许多年才能有结果的,或者是研究一生都没有结果。我们国家就死逼着弄论文,死逼着出书,叫科研成果,没有科研成果就评不上优,评不上教授,评不上职称,评不上房屋,一直弄到了艺术院校,让陈丹青一顿通骂。
8篇论文完成了,任教了,副教授晋升了,进浙大了,一切都好,人才合格,完事大吉,贺海波前途光明一片。至于论文是不是假的,人品如何,这些就没有人管了。如果不是戴德哉检举,一切都风平浪静,学校、个人两乐和。这种不看人,不看才,只看文凭、论文的用人模式,在现实中国的任何领域都成为主宰,不可撼动。也让中小学教师退化,大学教师官僚化、平庸化,大学成为官僚机构,其他领域人才平庸,都只为能评上级别、评上职称,不拉步就完事,以致频频出现聘任人员各种方面的问题。
贺海波的论文事件表面上是造假,是此人品德问题,但是深层次的确是中国用人机制、用人模式弊端的又一次暴露。如果全民齐动员,彻底批判贺海波的造价,倒不如反思现今中国这种用人极为可恶、阴暗的一面。用人机制、用人体制是一个国家整体体制最为重要的一面,什么样的机制、体制,必然造就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土壤生长什么样的植物,这也是我国几年来学术造假事件频出的结果;彻底根除造假事件也必将成为不可能,不改变用人模式,打假成为假打,学术造假还将继续下去。再则,什么样的机制、体制,也将决定着中国未来社会人才的面貌,人才受制,庸人得势,将大大抑制社会各个领域前进的脚步,竞争的步伐。未来中国就不会是一个人才济济,生机勃勃的气象,反而会是官僚作祟,人员浑浑噩噩的局面,这不是耸人听闻。
学术造假这些年屡见不鲜,该是采取措施、改革弊端的时候了,我们不能等到全国无假不再,乱致透顶,再亡羊补牢吧!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男人,你的幸福是什么
下一篇: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小俊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