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武则天的“无字碑”
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量的权力欲。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门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饱受流俗的轻视,而不甘埋没。这一特殊的境遇与遭
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量的权力欲。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门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饱受流俗的轻视,而不甘埋没。这一特殊的境遇与遭际,强烈地刺激着青年时代的武则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权力,以达唯我是从的欲望,和以冷酷而不择手段地去报复一切的心理。这一点在她以后从政乃至于“南面称孤”的一系列政治斗争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成为她一生功过参差的修养。品德、性格和心理根源。则天自幼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父亲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世理。史载,则天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诗词歌赋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态卓荦不群。这让她绽露头角,成为人生走向高端的工具和途径。
从传统儒家思维的角度考察,武则天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女人:嫉妒、淫荡、残忍、凶暴、灭绝人性、毫无廉耻、随心所欲、反复无常,像一头闯进精美瓷器店的疯牛,最应该去的地方就是屠宰场;
从纯粹女权主义的角度考察,武则天将整个男性帝国玩弄于股掌之上,除女性的魅力之外,其智力、魄力、政治谋略与手腕等等,如果不是更高一筹的话,至少也是丝毫不让须眉,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巾帼豪杰。
从现代管理科学的角度考察,武则天具有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准确无误的判断力、极其强大的意志力、超拔群伦的亲和力、炉火纯青的决断力和强悍可畏的执行力。一位优秀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她全部具备,天生就该当这个女皇。
这些说法都对,每一个说法都从一个侧面准确无误地描述出了“那一个”武则天。如果我们将所有这些方面组合到一起,就会构成“这一个”武则天,成为一个真实完整的武则天。
武则天活了82岁,死后与丈夫唐高宗合葬在乾陵,并在陵前留下了无字碑。无字碑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高近八米,宽有两米,碑身雕刻精美,但是却无一字碑文,因而闻名天下。后世对武则天陵墓立碑却不着一字,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为了夸耀,表示自己的功绩不能用文字表达;又有人认为,武则天颠覆了中国传统的男权制度,自知罪孽太大,无颜为自己立传;还有人认为武则天觉得死后与唐高宗合葬,在称呼上不知该用“李唐皇后”还是“武周皇帝”,因此以无字碑来回避。还有一种说法是武则天信佛,佛家讲求不为名利,显然相对她生前的血腥屠戮,极度追求权利欲望,是不想匹配的,而更多人倾向于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她知道将来人们对她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碑文无法概括自己一生所为,因此干脆立碑无字,功过是非由后人评说。
笔者以为,武则天之所以留无字碑于身后的天下,是对自己的一种功过是非的自我评定,《论语》中孔子的原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时的武则天已经从政治退位,听从天命,我们知道一个人最宝贵的是时间、生命。这时面对自然的新陈代谢,生息轮回,当初的那种“狂妄”基因已经不在,在人生最后时刻彻悟自己。历史社会来说她推动生产的发展,但她身边的权谋斗争来说她也称的上是一个“噩魔”,也许顺应“无错便是功”这一成语,她用无字碑,功过让后人去评说中,在定位自己还是有所作为不至于昏庸无能、和达到残忍无道的程度的感觉里,立下无字碑,让世人再去评说吧。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纪念马樱花君(鲁迅版)!
下一篇:教育的担心与用心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