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的看法

对语文的看法

节目杂文2025-08-17 11:00:49
我不知道语文老师能让学生从他们课堂上学到什么知识。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就好象是英美等国家说英语一样,而我们却每日学一些死板的应试英语,有多大用处,出去就知道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觉得对于语文而言,学
我不知道语文老师能让学生从他们课堂上学到什么知识。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就好象是英美等国家说英语一样,而我们却每日学一些死板的应试英语,有多大用处,出去就知道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我觉得对于语文而言,学生可以自学成材,至于老师所讲的东西,完全是带有注入的嫌疑。小学时期的语文老师,我不知道他是何居心非要你说出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它的背景是什么。课文总共分几大部分,几小部分,分别是什么意思。重点句,等等之类陈猫古老鼠的教学方法,像美女计一样,百用不衰,古今中外皆是。语文老师就是用这种近乎于温柔的在学生大脑中注射某种东西。但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你必须的接受注射,即使你是一相情愿,也无大碍。否者就是与墙平行站个几十分钟好好反省一下,必须是立正,来不地半点稍息。有时候也会有幸得到的爱抚,后来爱抚的多了,把这个光荣而神圣的任务交给了家长,动不动就说,叫你家长来一趟,学生经常为自己的耳朵捏把汗,到不是怕什么,而是听的多了那尖家声会给耳朵造成极大的伤害。经常伴有锻造性的耳鸣,别人什么也听不见的情况下,你就能优先听到和弦的音乐。家长打孩子,不发出声音决不罢休,又没什么深仇大恨的,父与子像世代仇人一样,学生最怕的就是老师让叫家长来。那时侯一旦让你叫家长就没什么好事,常常话一出口别迎面飞来一脚,幸好这些带有脚汗味的臭脚不是李小龙的李三脚,要不然,哪个年代能活着看到新世纪的太阳也为数不多了,这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就是这么个意思,几乎让叫家长的都是语文老师,每天让背——背——背!
语文老师的无用之处还在于,自己根本没什么主见,一本教师教学专用参考书,那到此书者,基本上就可以当个语文老师,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什么问题,最多就是有个不认识的字卡住,再问问学生,你们谁最多这个字呢,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获得老师一句,这个同学很聪明的赞美致辞。不惜卖弄自己那仅有一点的词汇。以前也曾经一度佩服过语文老师,知道的很多,偶尔一次,老师把秘籍---教科书留在班里,学生见了那本厚如<金瓶梅>的教科书。喜不自禁,激动的几乎快要流泪,当时心情之激动,敢于唐僧去了西天见了佛经的心情相媲美。受老师家长的的深切影响,(那时老师家长爱抚学生常常由妈开口,去你妈的,或是我*****的。学生其他的学不会,像这些通俗易懂的知识很快就能接受并且用于实践中,加以反复巩固。再笨的学生学的也很自信。都能很快就学会。当时这句话也比较实用,谁学会了也有用处,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一切都是妈妈惹的祸,学生对老师他妈的不断发出性骚扰的信号,不知道他妈的收到了没有。后来学生都知道其中的奥妙,每次都和老师打游击,发扬我军作战优点采用十六字句: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乘老师不注意将其教科书上面的知识抄在自己的课本中,速度快者能抄到后面要讲到的内容,让人羡慕不已。从而也就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减少了皮肉之苦。保护了自己皮肤的光滑性和完整性。学生毕竟还是学生,不可能将我军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漏洞也在情理之外,由于过于轻敌,导致了悲剧的产生,那本教科书以后便被判了无期徒刑。除了上课见一会阳光之外,其他时间就被拘禁在抽屉里。
初中时的语文书里,古文占的比例也比较多,老师经常照着教科书翻译古文,与此同时,以作者本人的心境,把写诗者的一举一动都描绘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我想问的是,当时诗人写诗时,今人谁在现场?仅凭一部《史记》吗?对于这部书有很多值得让人怀疑的地方,今且不谈。在我看来,诗不过是一个胖女人用各种方法向苗条进军的过程而已。诗患有一缺点就是浪费纸张,一页白纸起码可以写几百个字,反写诗却只有区区几十个字或是更少,这些也许老师无关,他们只不过是一个传音筒而已。自己根本没什么主见,编书者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念,循规蹈矩的方法教书就是个好老师。那些上课讲一些课外的知识的老师就被说成是让学生会误入歧途。据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学生学习语文自己完全可以胜任。而且还能学到许多书上有都没有的东西,让你受益非浅,何况书上面的知识大多都是正面的,以歌颂为主,以前老师就教育我们,写作文要歌唱祖国歌唱党歌唱社会主义优越性。这倒是没什么不好,但社会上不只是只有阳的一面吧?何况时至今日,我们还不段翻新中庸之道呢。语文书上有个优点:凡是形容所谓的好人,几乎各方面都是近乎完美,即使有什么错误也会这样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是不可避免的选择。反之,若是说一个所谓的坏人,那么便是把这个人形容的体无完肤,不堪入目。从而达到了让学生学会爱憎分明的效果,其实这样的教学都把学生害了,比如我国开国元帅之一的林彪,基于其的结局,看了很多他的书籍和电影,大多数把他说成一个没有主见,办事犹豫迟疑不定的人,能不让人怀疑这些书和电影吗?林彪的历史功绩就被一笔带过。短命的可怜。长征路上打前锋以及后来的平型关大捷,辽沈,平津战役。一路向南进军,解放敌占领区。还与很多大下战役林彪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但他的结局让人大骂,所以有关他的东西也就被否定了,优点可以忽略不记。缺点点滴不可漏,也有可能根据需要家几句侮辱性的话,也没什么大碍,反正他以是臭名远扬。我真担心用这种文章来教育学生,学生怎么能够知道历史的真相呢?这也是我国一些作家的混蛋之处,爱憎的太分明。以至于过了火。
印象中最深的是语文要求各种课文,古文等。首背是论语六则,学生每天早上叽里呱啦的不停念招魂术,子曰,子曰……叫的如痴如醉,可惜人类进化至今,已经没有尾巴可供学生摇。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遗憾。为弥补这一不足,学生加快摇头频率。子曰叫的更加殷勤,恨不得人工制造出一条尾巴,现在我们周围什么都能作假,别说是一条下小的尾巴,吐一口唾沫的时间就能造好。学生太忙,根本想不出这个办法。子曰叫的多了非但不能把孔老夫的魂招来自己反而越背越头昏转向。先背一句子曰一时间想不起下一句,再看看书,然后微笑合上书,再从子曰开始,怎么又忘了?再自欺欺人的偷看一下自己的书,有种作弊很成功的饶心心理,接着背: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眉头由两侧逐渐向中间靠拢。表情煞是痛苦,眉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