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鲁迅先生与王国维

概论鲁迅先生与王国维

剖烦析滞杂文2025-08-20 18:44:53
(一)鲁迅先生(1881——1936)与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1877——1927)有着许多的相似相同之处(比如他们的生卒年就非常之接近),这些问题郭沫若就曾经比较细致地加以论述过,所以我在此不再
(一)

鲁迅先生(1881——1936)与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1877——1927)有着许多的相似相同之处(比如他们的生卒年就非常之接近),这些问题郭沫若就曾经比较细致地加以论述过,所以我在此不再予以赘述。但是,郭沫若并没有能够抓住问题的核心,也即是说他根本没有认识到二者其本质上的区别(他的慨叹与同情只是一相情愿的)——鲁迅先生可以说乃是真正西方文明式积极、上升精神与批判中国保守旧文明之精神结合的思想产物(批判绝不意味着完全扬弃),而王国维虽然也曾经一度积极地接触过西方文化,然而,他终于沦为中国旧文化的牺牲品,因此可以说,他依然可谓是真正纯粹意义上的——中国之保守旧文化的思想产物。

(二)

如果可以一概而论的话,确切无疑地说王国维绝对不是一种先进(也即是上升)文化的代言者(尽管他学贯中西,涉猎广泛,但他更像一个不合时宜的“书袋子”),他的思想总体上是反动的(也即是说他是逆大历史前进的潮流而动的)。
然而他的存在也依然可以说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历史必定始终是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推动力与反推动力)两种辨证统一的支配力量所共同塑造而成的。可是,就整个中国大历史言之,王国维真的很微末,因为他的思想总体上并无任何创造性以及强烈的感染性(比如宗教思想就是极有感染性的一种思想形态),这是最为重要也即最为本质的一点。
王国维,说到底是可悲、可叹甚至是可怜的,也应该赢得我们的深切同情,因为他脆弱的内心终于义无返顾地承载了历史(比如他的死),所以历史也终将承载他!先说到这里吧,就单纯钻研古典诗词及中国旧文化之类而言,他怎么也可算自成一家,至今应该无疑仍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的,尤其鲁迅先生曾经如是评价他说:“王国维真正可称的上是研究‘国学’的。”

(三)

而具有最强烈的斗争精神与反抗意识的鲁迅先生(毛泽东曾深有感触地说:“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这真是英雄识英雄,是知者之言),不惜牺牲掉了仿佛纯粹做所谓学问的时间(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一直想写一部详尽完整的新《中国文学史》,而且很有准备),然而,心底极度悲凉与绝望的他(试着再读一下《野草》,唉,竟是多么孤绝的心境)——硬是起来战斗了——没有希望(他真的感觉中国没有未来——他以后的现代人尤其至我们当代人都可能无法体会到这一点),然而依然战斗到底!
对比中国与中国文化的最终灭亡的危机,当时写几篇文学作品、搞一点所谓学问仿佛竟是多么地令人苦笑、自嘲(当然,学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可以救国的,然而总需要一股真正上升精神的指引,否则即有堕入虚无的危险),让人啼笑皆非(唉,那种矛盾、凄惨的心境)!所以,只有起来抗争(唤醒我们民族沉睡的最强烈的尊严感与反抗意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一种多么深沉的思想感情呀,我们可能一时竟很难领会,然而在我们中国,自孔夫子以来却始终不乏此种悲剧之精神的践履者)!即使自己的投枪最终是落入虚空的,他仍然昂起首来坚持着……

(四)

论小说创作(相比较其他文学体裁,我觉得小说是于文学之中居一个压倒地位的),茅盾、老舍、沈从文、郁达夫辈其实都还差得很远呢,思想既深刻,对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概括力亦令人叹为观止!风格、语言也很是别致、创新(多么苦心孤诣、耐人寻味)。仔细体会一下,《呐喊》与《彷徨》,其总体思想精神之深邃处,彼此之间仿佛竟是那样的相应契合乃至谓之“有机统一”(不妨联想一下《儒林外史》,其实它对于鲁迅先生的影响也尤为明显)!
多么精妙,多么具有概括社会生活、揭示扭曲与痛苦人性的深度与广度!除了他(与曹雪芹),在我们中国甚至至今而言,真正值得推崇的小说家(其实他更像一位思想家,或者不如说他本质上就是一位思想家,然而我们却依然不能就此而忽略他在我们中国小说史、乃至可谓精神文明史上的独特地位),还能有谁呢(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还有那个无名氏都已成为绝响,因为从很大的程度上而言,他们对于当今的所谓文学事业,已经再没有多么巨大的现实意义了)?我们中国经历了现代以前连续数个世纪的全面衰落,任何不足之处,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
鲁迅先生真正可以堪称中国新文化的奇峰与脊梁!是现代意义上的“孔夫子”——韩文公韩愈讲:“世无孔子,万古漆如夜!”正因为他的存在,才使得我竟有这样一种感觉始终萦绕心间——仿佛之间,他已然照亮了二十世纪上半叶灾难深重的中国的沉沉夜空,也尤其才使得我终于竟感觉到——我们民族的伟大崛起实在绝非偶然——鲁迅先生无疑是伟大的,因为他实在正是我们民族之伟大上升精神的集中体现以及高度象征……

(五)

同样道理,当我从前有一次观看电视剧《围城》时,演到那一段大家逃难的情景时,我突然脱口而出道:“钱钟书不是人!”(此言着实吓坏了我的父母),为什么呢?因为钱钟书仿佛竟是个彻头彻尾的“书呆子”,他真的没有能承载住沉重不堪的历史(反而归之轻浮、戏谑,尤其他的写作《围城》的动机就很是能说明问题),所以历史也终于不会承载他(如今的钱钟书只是建立在被人们误读的基础之上,久之,他的浮浅必定会沦为真正历史的陈迹,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附记:鲁迅先生,那就是先生!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我都可以直呼其名(我是说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父母亲人),但是唯独鲁迅先生,我却始终很难直呼其名!我再强调一次,可以拿任何一个人来开涮,但是唯独拿鲁迅先生不行——他的人格既是真正高峻伟大的,他的思想又是真正深刻博大的,那些不学无术之徒的所谓“倒鲁”行为,是非常以及极其可耻、可怕的——这是真正反历史尤其反价值的荒唐之举(但一定程度上的对于鲁迅先生的批判认识还是尤为可贵的,比如说我们可以责难说他的文笔有时不免显得枯涩、滞重等)!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