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学术界那点丑闻破事

当今中国学术界那点丑闻破事

无聊赖杂文2025-11-18 22:43:40
钱学森之问也许刺激了中国政界与教育界高官神经,但估计也是无济于事。因为中国的人与事太复杂了,太有特色和太难整了。其实,伟大科学家钱老询问温家宝总理: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中一个重要的事实就
钱学森之问也许刺激了中国政界与教育界高官神经,但估计也是无济于事。因为中国的人与事太复杂了,太有特色和太难整了。其实,伟大科学家钱老询问温家宝总理: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中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中国国内大学培养出来的所谓的人才的科学研究与学术创新能力总体偏低,并且难以形成大师级或者准大师级人物。
为什么中国会这样难出杰出高级人才?与当前中国有关制度、体制、机制、政策、管理及传统文化等很有关联。我们就看看以下这些表象也可略知一二。
一、作者无隐私,编辑也自私
咱们中国人不仅喜欢曲线含蓄美,而且也喜欢把自己这个那个当作隐私,但是对别人的隐私又好像特别喜欢搬弄和利用。生活中如此,学术界也不例外。
看看我们众多学术杂志投稿要求,作者的性别、民族、年龄、职称、职务等一个都不能少。
那些中国官爷们发文章好一点,除了职务外,其他的什么都不要。因为都是领导隐私,不得过问,也不得公布。然而,普通科研工作者呢?简直要“裸奔”,什么都得如实告知和公开。不知这是谁的发明创造,作者什么相关信息都得公而告之。要是“多产”者,发表文章数量越多,那么公布的隐私信息次数也就会越多,范围也就越大。还有,公布这些与文章内容及质量毫不相干的东西又有啥用途?宣传需要?难道搞科研与学术的人就没有也不能有隐私?恐怕不仅浪费大量的纸张油墨,而且也浪费读者们的宝贵时间。
就公布作者姓名与作者所在单位足以证明那是某人之作品及某单位之成果,不就够了吗?不行。这里不仅也很复杂,而且还相当有行情的。据说,作者信息能影响编辑用稿和发文。对于职称高的,特别又是职务高的,编辑们一看就知道如何办理。一来不敢得罪,二来可以借机巴结和拍马屁。对于职称低的,编辑知道这些人还需要评高级职称,所以敲诈点版面费是会接受的。
标注项目类型,等级越高的,特别是没什么称职和职务的,编辑们便可以好好地按项目级别高低来敲诈勒索一下版面费。原来咱们中国人在这字里行间读出点钱财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啊。
咱们中国不少编辑不但可以聪明地从作者信息中嗅出官味和钱味来,而且还善于充分开发利用期刊杂志无形有形资源。收取高额版面费且不说,还要欺骗各大作者。什么理论版,什么综合类,什么增刊特辑,什么一号多刊,什么一刊多版,什么月刊又分上、中、下旬刊,什么挂羊头卖猪肉发与本刊毫不相干的文章,什么一个旬刊载有量就超过百篇以上文章,什么正刊采稿用稿然后转至增刊或者专辑发表……反正,敛财手法五花八门,骗人把戏花样百出。诸如此类,早已将咱们中国众多学术杂志的声誉与威信自我败坏掉了,早已将咱们中国众多编辑光辉形象自我贬低掉了。不过,也没什么的,这年代,在咱们中国,不就是“有钱就是硬道理”么?名声与形象又值几个臭钱呢?
二、挂名很精彩,分钱实无奈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文章,作者名字一大堆,有的还特地标出1、2、3来呢。其实,一看就知道很多是无奈或者是假的。在咱们中国,“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早已成为经久流传的典型。科研与学术领域虽然也是需要通力合作,但事实上,咱们中国人搞学术和出成果大多是单打独斗出来的。至于项目申报挂名组团,项目成果挂名发表等都是制度下的无奈选择或者做法。在此领域,也往往是“有难不同当,有福得共享”。
在咱们中国,据说,挂上官爷与导师大名好发文章,所以下属与学生十分熟悉这潜规则,也十分地趋之若鹜。还有,有时主管领导或者导师或明或暗地要求暗示挂名,下属与学生也不得不同意,除非不怕挨整。再说,一篇文章挂上几个作者发表,到评奖、评职称、年终考核等时,几个都可以沾点光,所以何必做人太认真,讲点哥儿们义气于生活实际往往又好处多多。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发文章挂名很容易,但版面费的事儿,往往是真实作者独个儿承担。还有,要是成果得报酬或者获奖了,稿酬与奖金分割还得留点心意儿。否则,处理不当,真实作者将自寻麻烦。碰到良心好的,真实作者倒是可以得到一点儿,要是碰到那种狼心狗肺或者贪得无厌的,自己则一个子儿都别想了。所以,现实中,因为挂名而闹矛盾和出问题的事例实在是不少了。
三、翻译用处少,文献问题多
咱们中国学术刊物,很多都喜欢要求作者自己提供中文摘要与关键词翻译。听说,这是为了什么国际交流。听罢,笔者捧腹大笑。人家外国人都骂咱们中国文学与学术比垃圾还垃圾,基本上不看或者很少关注我们所谓的成果及动态。然而,咱们中国人却还对外国人那样毕恭毕敬,“翻译做好,服务周到”。且问,连本国国民都没几个喜欢翻阅的学术作品,还会有大量的老外,特别是专家级的老外来看我们这些垃圾文章?真是太天真,太会讲笑话了吧。还有,为什么英美等国家的学术刊物怎么没把他们的内容摘要翻译成中文让我们中国人来好好阅读呢?中国人不是占世界四分之一吗?翻译一下不是可以更好地搞国际交流吗?可以更好在咱们中国人面前扬武耀威吗?真可惜,人家老外从来不会先想着把自己的英文版成果翻译成中文给咱们中国人瞧瞧,而是叫我们中国人自己去翻译,自己去看。何必这样自欺欺人呢?要是为了交流,专门组织一帮人马专门将咱们中国优秀的原创性成果一一翻译成外文版免费或者低收费送给人家看。一来可以促进咱们中国学术对外宣传,二来可以造就一大批学术翻译精英和人才,三来可以为不识汉字也没学过中文的专家级老外提高更多阅读方便。
可见,咱们中国杂志这么多,或多或少有点不自信,有点崇洋媚外,非要老外认可才觉得有点尊严。其实,有本事,就不翻译,把自己的科研与学术做到世界一流水平,让各国老外们自己来翻译,让世界各地老外自学好中文后再自己来看文章。
事实证明上,像目前这种中文摘要翻译其实根本没必要,毫无价值或者价值不大。第一,不起多大的实际作用,没人看,再说即使有人看,为了那极少人看也是划不来的。第二,要占不少篇幅和浪费大量印刷纸张,要知道咱们中国人各种资源都十分紧缺啊。第三,中文摘要翻译也是乱七八糟的,不是翻译错误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