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荭草湖呐喊

为荭草湖呐喊

驷马门杂文2026-02-04 11:37:06
荭草湖位天长市老西门街的西边。80年代以前,这里方圆几百亩生长的都是荭草,每到秋天的时候,芦花开放,白茫茫一片,好似漫过一场大雪,蔚为壮观。荭草,一种纤细的芦苇,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湿地上寻常不过的风物,
荭草湖位天长市老西门街的西边。80年代以前,这里方圆几百亩生长的都是荭草,每到秋天的时候,芦花开放,白茫茫一片,好似漫过一场大雪,蔚为壮观。荭草,一种纤细的芦苇,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湿地上寻常不过的风物,在那年月里,是居民冬天的主要燃料,用它制成草帘可以盖房子,覆盖在砖坯、蔬菜上可以防冻。如今随着家居生活的改善,荭草已经没有什么实际用处,被大面积地砍伐或烧毁,荭草湖种上了有经济价值的杨树、玉米和棉花等,从此荭草湖美丽的风景就在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青藤书签
读了青藤书签《失落的荭草湖》一文,无论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写作的手笔上,都会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荭草作为一种纤细的芦苇,长期生长在低洼潮湿的水塘边,形成了特有的美丽景观,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还能驰骋方圆几百亩的荭草,竟会在一夜之间被人乱砍乱伐,大量烧毁,这怎么可能,我想象不出八十年代后的人们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精神生活竟会窘迫到连历史遗存都要割舍的地步,况且栽种杨树、棉花、玉米真可谓区区小利,仅此而已,何至于要对荭草过不去,但我又感到诧异的是,精神生活的窘迫对于荭草而言怎么就会比三年自然灾害来得更可怕,那时的人们怎么就会放荭草一条生路,不至下此毒手,我思量再三,难道是因为吃茅草根救活过一代人?令我痛思不解的是,号称北京第二道城墙的胡同四合院,也是在八十年代以后的岁月里逐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没有丝毫民族特色的水泥玻璃墙建筑,中国的历史遗存就是这样的不被人看好,就是这样轻易的被人践踏,何况野生土长的荭草并不在其中。
美丽的荭草湖在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随着时光的推移被渐渐地淡忘,只是在青藤书签的诗句中我还能想象出荭草湖迷人的风光,想象出成片成片的荭草在微风中摇摆的场景,但愿有识的青年一代在透过并不久远的历史时空,还能想见荭草湖在未来的艺术价值,还能为恢复荭草湖美丽景观做些工作,荭草毕竟是一种极易再生的植物,一定还能造就出未来的荭草湖。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