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的场合和对象

傲慢的场合和对象

十面埋伏杂文2025-10-17 14:19:34
傲慢是指对别人蔑视和不礼貌的态度,不分场合又时时都表现傲慢的人,一定不讨喜欢。但有时傲慢又是一种品格,不是任何人能够傲慢得了的。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就是一种傲慢,而这种傲慢却被誉为我们民族的
傲慢是指对别人蔑视和不礼貌的态度,不分场合又时时都表现傲慢的人,一定不讨喜欢。但有时傲慢又是一种品格,不是任何人能够傲慢得了的。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就是一种傲慢,而这种傲慢却被誉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不畏强暴的傲慢,在中国历史上不乏事例。如“蔺相如完璧归赵”,但蔺相如不是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表现傲慢的,他对廉颇就显示出忍让和谦恭。
“唐雎不辱使命”是另一则不畏强暴的傲慢故事,这故事记载在《战国策》里。说的是秦王要用五百里地和安陵君换一个安陵的小地方。这是一张以大换小的买卖,安陵君知道秦王不会做亏本生意的。“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显然只是一个诱饵。但安陵君不敢抗命,于是派唐雎去完成这一既不失地又不失尊严的使命。
唐雎奉命和秦王谈判,秦王威胁他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说,没有听说过啊。秦王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秦王明显是在警告唐雎:你难道不怕死吗!唐雎并没有被秦王的嚣张气势所吓倒,反而正气凛然的回答“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唐雎在告诉秦王,你皇帝能发怒,老百姓也一样能发怒的。“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意思是你不是要我死吗,那咱两人今天就同归于尽吧。说着就拔出了他的剑。秦王吓傻了,赶紧“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先生不必这样,我知道了。可见有些时候,也只有以傲慢才能制止傲慢。此时的唐雎若想着养阴韬晦,等待以后强大了再算账,那么安陵这地方就一定被秦吞并了。
不分场合,不看对象的傲慢,有时会掉送了性命。三国时有一个叫祢衡的人,此人“少有辩才,文章言辞,义气喷涌。”这就让他认为有了可以对任何人傲慢的资本。他藐视权贵,不趋炎附势,很有些名气。《后汉书》把他比喻成像前汉贾谊这样的人物,可见他并非浪得虚名。当时群雄割据,大小军阀都想笼络贤才。但祢衡为了显示他的高尚气节,不愿出仕为官。他自称狂病,特立独行。辱骂君侯,讥讽旁人。至于裸衣击鼓、坐地骂曹,其傲慢态度到了别人无法容忍的地步。曹操受了他的羞辱,但又不想让别人说他妒贤忌才,就把他送给了有“江夏八俊”之称的刘表。刘表同样不能承受他的傲慢,又将他送给了性情暴躁的军阀黄祖。黄祖没有曹操和刘表的雅量,祢衡的傲慢终于让他成了黄祖的刀下冤魂。
祢衡死的时候只有二十六岁,史载他是笑骂至死,可见从容至极。后世对他的评论是:“世有祢衡,然后知君子气之高洁。”可说是推崇备至。其实祢衡只不过是一个不识事务,意气用事的迂腐知识分子。他的傲慢于国于己都没有好处。自然无法和蔺相如、唐雎相提并论。
所以说傲慢要分场合和对象。你可以对管不着你的高官傲慢,切不可对顶头上司傲慢。就如一个司机,可以对卫生部长傲慢,批评他没有把卫生防疫工作抓好。也可以对教育部长傲慢,指责他没有解决好农民工入学难的问题。但切不可对交警傲慢,否则你的驾照就随时都有可能被扣留。
你也可以对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高官傲慢,比如你可以骂奥巴马野心家、骗子。但千万不能对你所在地的父母官稍有不敬。
傲慢若选错了地方和对象,结果虽然不一定会像祢衡那样身首异处,但各式各样透明或不透明的小鞋,一定够你穿一辈子。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