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有感

读《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有感

铜墙杂文2025-10-01 16:48:35
人性的问题一个韩国留美大学生开枪射杀32个人后饮弹自尽,这一起既惨烈又平常的校园枪杀案瞬间在世界各国流传开来,而在中国和美国街传巷议的过程中引发了一个发人深思的人性与道德的问题。美国人在为死难者举办的
人性的问题
一个韩国留美大学生开枪射杀32个人后饮弹自尽,这一起既惨烈又平常的校园枪杀案瞬间在世界各国流传开来,而在中国和美国街传巷议的过程中引发了一个发人深思的人性与道德的问题。美国人在为死难者举办的守夜仪式上,33根蜡烛平静燃烧,淡淡的烟丝冉冉上升,似乎预示他们的灵魂安静地睡去。调查显示,很多中国人对美国人这一举动感到震惊。为什么一个杀人犯可以享受与无辜者同等档次的尊重?他们想不通,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传统,起码如今的中国没有。我们记忆更深的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因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接下来是应该探讨一下人性问题的时候了。杀人者赵,一位来自韩国的留美大学生。是什么让他的灵魂在刹那间只有仇恨,而且意志那么坚定?了解惨剧后我们不约而同会提出同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去回答,因为我们不忍心提起我们欠揍的良心。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杀人者赵,是在一种迫于无奈的情况下走向不归路的,而这种迫于无奈的因素,一部份来自他自己,另一部份,肯定是来自他身边的其它人,包括受难的32个人,也包括他的家人,包括大洋彼岸的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33个人的下场都是报应,也都是无辜,而我们仍然义无反顾地活着,是因为我们没有触到那一根弦。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老子说,做人要厚道,要博爱,要非攻。两千年前的人可以想到的,我们未必能够想到,就算那已经在我们耳边眼前回旋过千百遍,因为我们的良心没有诚恳、善意地去接纳。或者值得反思的是我们,否则下一个悲剧就会发生在我们身边。赵是一个怪异的青年,他沉默不语,独来独往,认识他的人都不愿与他交往。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多年,曾与赵同修英国文学的夏洛特?彼得森说:“就连老师也在笑他,没人弄得懂他。”写到这里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是什么把一个人的人性扭屈了。这是他的悲剧,也是我们的悲剧吧!
悲剧的延续
上面提到的中国人与美国人在对待这件事情上所表现出来的截然不懂的态度,让我们感觉到事件的余震绝不会因为33个人的逝去而宣布终结。更可怕的事情是,我们并不懂得反思。“马加爵事件”后中国曾经产生一石激起三层浪的反响,但是随着马的落网,曾经的夸夸其谈马上又归于平静,仿佛那只是一件单纯的凶杀案,我们默念“愿死者安息,让罪犯伏罪”,然后面不改色地继续活着。这让我们痛心不已,中国就是在这样的种没有灵魂的支配下向前迈进的吗?那么五年规划里的目标是什么?以牺牲一大堆不够直观的财产来换取另一笔更直观的财产吗?那么我敢说,这样的发展将是愚蠢的。我们留给下一代的将只有GDP,只有钢筋水泥,只有一张张肥头耷耳、丑态百出的照片,那就是我们。我们羡慕美的民主,羡慕美国的富足;我们的计划喊得震天响,十年、五年,赶超英国、赶超美国;很多人期盼一朝得志,飞上枝头变凤凰;留学、移民,这些现实而又遥远的梦想都在计划里一步步向前实现。可是,这与暴发户一样的成就有什么不同?简简单单的一件事情,让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中国与世界头号大国的根本距离。这是人的距离,是本质的距离。经济的距离花上五年、十年,有可能赶上,但是人的距离,是一种无形的距离,是一种群体的距离,是十几亿人口与文明的距离。神舟五号没办法改变这种距离,五年规划也没法改变这样的距离。只有人,只有每个人。每个人前进一小步,那才是真正现实的进步。
何去何从
马加爵的骨灰至今无人认领,而赵的灵魂,可以用守夜仪式上牧师的话来表述:“这里的每一根蜡烛都象征着一个生命,它们现在都很平静,我相信他们都在上帝那里得到了安息。当那位凶手在开枪的时候,我相信他的灵魂在地狱里,而此刻,我相信上帝也和他的灵魂在一起,他也是一个受伤的灵魂”。终于,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距离,我们要改变这样的距离。崇洋媚外不是通奸卖国,有些东西我们造不了,就要引进,有些思想我们没有,就要学习,有些品格我们不具备,就要培养。哪里有我们所没有的优点,我们就向哪里学习。目前我们最需要的是让每个中国人都具有以上美国人所具备的爱,不要用常规来思考这种人性的东西,因为那是一种不公平的尺度。一种化恨为爱的爱不是一种与社会正义冲突的爱,不是一种不要社会正义的爱,而是一种在正义的要求与实施中将爱贯彻到底的爱。一个有圣爱情怀的人也会主张惩罚凶手,因为一个人必须为自己的罪行承担责任,这是社会正义的基本要求,但他不会怀着对罪犯的仇恨来实施这种惩罚,而是在惩罚中有一种巨大的悲伤和怜悯,他会因一个生命被罪行所毁而痛惜,他会为罪人的不幸堕落而伤心。但愿每个人都为这件事伤心!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