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鲁迅偷窥弟媳洗澡”谈起……
有颂扬鲁迅的人,就有批评鲁迅的人。有人说,鲁迅偷窥弟媳洗澡(1924),致其与周作人大打出手,终生反目。自然,看与不看是事实判断,碰见与偷看是道德判断。以鲁迅为人为文的品格,我觉得他不会专程偷看弟媳洗
有颂扬鲁迅的人,就有批评鲁迅的人。有人说,鲁迅偷窥弟媳洗澡(1924),致其与周作人大打出手,终生反目。自然,看与不看是事实判断,碰见与偷看是道德判断。以鲁迅为人为文的品格,我觉得他不会专程偷看弟媳洗澡,但是偶尔撞见而顺眼望去却也无可厚非。退一步说,鲁迅当时已经四十出头,也算是中奔老之年了,大半辈子没有亲眼目睹过女人的玉体,更不用说肌肤之亲、云雨之欢,而虽有原配夫人却又不愿意屈就。所以,在路过并非密不透风的浴室那一刻,四顾无人之下,动了欲念也无不可。况且,鲁迅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而对性事不闻不问的。在鲁迅的不少文章里边,他写到女人往往也会涉及婚姻爱情,而且多半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牵连到性,有的篇章直接使用“性交”一词。前期如《坟》里的《我们怎样做父亲》(1919):“生物的个体,总免不了老衰和死亡,为继续生命起见,又有一种本能,便是性欲。因性欲才有性交,因有性交才发生苗裔,继续了生命。”这里作者从动物进化和本能的角度来谈“性”,文辞意旨还是中正温和,并无贬损。后期如《朝花夕拾》里的《狗?猫?鼠》(1926)谈婚姻和性爱时已直截地说:“婚礼无非是性交广告罢了!”当然,这里鲁迅是指斥官僚资产阶级的庸俗婚姻(礼)观的。又如《而已集?小杂感》(1927),他的思路似乎更为“活跃”了:“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还有《三闲集》里边的《我和<语丝>的始末》一文(1930)也显示出对“涉性药品广告”的排斥、嘲讽。耐人寻味的是,前期与后期“涉性”的文字在语气和思想上都有很大转变,后期他可谓“谈性色变”,大有除之而后快之概,而这前后期之间正好横跨了“鲁迅偷窥门”事件。更令我生疑的是,同年“偷窥”事件发生的三个月前,鲁迅根据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性压抑”说创作了小说《肥皂》,目的是揭露封建卫道士表面上道貌岸然暗地里男盗女娼的丑陋嘴脸。海外学者夏志清就批评说:“他(鲁迅)的经验(指创作经验——作者注)就是靠自己嘛,《肥皂》里的老头就是他自己。”由此种种至少可以略微推测,鲁迅对爱情婚姻乃至性(交)也还是比较“关注”的。中国人的想象“如此跃进”,鲁迅自己虽“不为鸡首”,也断“不为牛后”。试想,如果鲁迅自己不是“知人论世”、“心有所会”也难做到“以意逆志”、“深得三味”的。
在兄弟肉搏当日及其后各自的日记里,鲁迅多半闪烁其词,似有隐衷、概叹,而周作人则删掉当日有关此事的记载,刻意隐瞒、掩饰,真不知道为啥!后来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不辩解说(上)》里表白说:“大凡要说明我的不错,势必先说对方的错。不然也总要举出些隐秘的事来作材料,这都是不容易说得好,或者不大想说的,那么即使辩解得有效,但是说了这些寒伧话,也就够好笑,岂不是前门驱虎而后门进了狼吗?”据此,我比较认同的一点是:虽然鲁迅和周作人两人的哲学观、价值立场、人生态度迥然不同,可是毕竟是骨肉手足,血浓于水,也曾心领神会,携手驰骋文坛,双方始终都有为对方着想,不想纠缠于此,过分渲染,以免给对方造成进一步伤害这样的念头的。所以,我更倾向于相信郁达夫所言,“偷窥”事件仅仅是一场“误会”,而受制于两人独特的个性,使得他们终生都没有弥合。可我又觉得其实也没有必要纠缠在“弥合与否”的问题上的。他们两人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态度上的根本差异,在那个意识形态尖锐对立、价值观激烈碰撞排拒的年代里,即使不是在这样一件尴尬的事情上发生碰撞而“误解”,也会在别的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上导致失和而决裂的,而双方倔强而自立的个性也断无复合的可能和必要。况且,在短暂是疼痛之后,兄弟二人各自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干出了非凡的业绩,虽动如参与商,却耀若双子星,这不也是彼此都最希望看到的吗?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偷窥事件”的真真假假实际已经不值一辩了。
再退一步说,就算鲁迅真的偷看弟媳洗澡,那就难以原谅了吗?他又不是经常如此,不过仅此一次,下不为例,他也没有偷看女人洗澡的癖好和前科,所以这也不算是人格缺陷,最多也不过是一时冲动、错步上前而已,这损害得了他伟大的形象吗?比起其他伟人,鲁迅的私生活已经是非常保守、规矩了。况且,“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鲁迅《战士与苍蝇》(1925)有时候真的有点想笑的。如果说当事人和同时代的人受制于当时道德伦理而颇为关注此事的话,那么我们新时代的人却也咬嚼这样一件事,并且以为找到了战士的疮疤而大加挞伐、涂抹,企图通过这样一根丝线将一座丰碑拉倒,也就是他们所谓的“拉下神坛”,那也真是不自量力,非但徒劳无功更平添喧嚣而已。历史终会证明,大潮涌动就注定会有泡沫生成,潮起潮落,泡成泡灭;那时候,或许沙滩上男男女女正一丝不挂地享受着阳光沙滩呢!
现代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一部分人的解构意识也越发强烈,尤其因为过去数十年的思想禁锢、情感压抑,现在也恍若溃坝而有机会来一次倾泻和反弹了。“旧隙夹新嫌”,很多人“使出更辣的辣手”(语出自鲁迅《狗?猫?鼠》),在潜意识里边希望拿那些曾被捧为“神”的人开刷,似乎非如此不足以将伟大人物拉到跟自己同等的位置上,彰显自身的价值。当然,这种做法也有它适应时代从而是合理的一面的。首先,他们敢于向权威、“人神”挑战,打破旧集体主义的藩篱,清除封建意识的余毒,标举个性主义和个人价值,这是时代的进步。现在不是提倡创新吗,如果没有怀疑、挑战,也难有什么创新的。第二,鲁迅是一个人,是人就有缺点,就应该受到分析、批评乃至谴责,如果他有令人谴责的地方;况且,人们解读鲁迅也长期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我们并没有完全领会鲁迅的精神实质和文学价值,也没有全面地、辩证地分析鲁迅为人为文的品格,他理应接受新时代人们的重新审视和评判的。相信也只有在众声喧哗的合力之下才能最终还原鲁迅的本来面目。
但是,我有几个建议。第一,鲁迅有缺点,可以批评的,可是指出缺点同时请拿出确凿的证据来,如果没有真凭实据,那请不要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