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女娲一大哭

我为女娲一大哭

饾辏杂文2025-04-03 02:02:59
从前看到鲁迅先生的文章就胆怯,除了那几篇经典的小说,像什么《祝福》《阿Q正传》之类的还能读懂之外,其他作品仿佛都让人敬而远之。高中的语文教材每册书几乎都有一篇鲁迅的作品,每次教读这些课文时,学生都不喜
从前看到鲁迅先生的文章就胆怯,除了那几篇经典的小说,像什么《祝福》《阿Q正传》之类的还能读懂之外,其他作品仿佛都让人敬而远之。
高中的语文教材每册书几乎都有一篇鲁迅的作品,每次教读这些课文时,学生都不喜欢,还经常发些牢骚,“怎么又要学鲁迅的文章了?”这种时候我只能用没有底气的声音弱弱地劝诫他们:“多读读大师的作品,鲁迅先生可是咱们民族的精魂呀。”其实这话不应该对他们说,而更应该对自己说,如果当时有学生反驳一句:“老师,那你为什么不多读鲁迅的作品呢?”我肯定被问得哑口无言。读不懂大师的作品,不是作品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思想没有达到一定高度。
今年夏天,我有一个这辈子最长最长的暑假,闲暇之余,也装模作样的拿起大师的作品,仍只翻读些小说,读得细了,品出些味道,觉得鲁迅先生离我越来越近了。前几天,读了先生的两篇故事新编《补天》和《奔月》,内容都是大家熟悉的神话传说,经先生新编后,已不再局限于仅仅讲故事的层面了,读后引人深思。
就谈谈《补天》吧,原来的女娲是个高高在上的女神,无论造人还是补天,都是她的伟大功绩,而先生的作品中的女娲,造出的人是形形色色的,至少作品中把他们区别为“可爱的”与“贼眉鼠眼的”,以及“脸上长白毛的”,补天也不是那么顺畅的,女娲需用的材料却没有,更重要的是女娲是个活生生的人,造人,她累,补天,她也累,这与原神话中那个无所不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各项艰难工作的女娲有天壤之别,前者沾有人间凡气,后者充满天界神功。二者的结局也大相径庭,后者为子孙后代所瞻仰,前者被后人所践踏。什么是践踏?女娲为补天劳心劳力而死,后人因战争在女娲尸体上扎寨,因为那里是最肥臾的。读到这时,内心涌起一股悲催之气,我为女娲一大哭!
高尔基曾经写过一篇小说《丹柯》,丹柯是个民族英雄,为了引导族人寻找新出路,宁可剖心明志,当燃烧的心熄灭时,有个族人将脚踏在那颗心上。丹柯的悲剧与女娲的悲剧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女娲的悲剧更甚。丹柯是整个族人的恩人,而女娲则是整个民族的母亲,母亲被她生养的孩子所践踏,这样的悲剧难道不足以震憾读者吗?
我知道鲁迅先生又在剖析国人的心灵了,一个没有英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一群可怜的生物群体,而有了英雄人物却不知道崇拜和爱戴的民族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先生借助故事新编的形式拷问了国人的灵魂。
大师毕竟是大师,远观只能仰望其仪表,只有走近他,才能领悟个中的精妙!走进他,才能不断思考,提升高度。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