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山大佛建造年代考

青铜山大佛建造年代考

木皇杂文2025-04-03 05:39:42
青铜山大佛寺石窟造像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锦绣川老庄村北青铜山南麓悬崖上。大佛寺石窟内大佛造像高9.05米,躯干雄伟,法相庄严,身着披肩式长衣,胸前博带左右下垂,两手作法界定印平置
青铜山大佛寺石窟造像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锦绣川老庄村北青铜山南麓悬崖上。大佛寺石窟内大佛造像高9.05米,躯干雄伟,法相庄严,身着披肩式长衣,胸前博带左右下垂,两手作法界定印平置两膝之上,是山东省现存的最大一尊石刻造像,有“齐鲁第一大佛”之称。石窟内还有菩萨比丘等造像十尊。大佛的建造年代有隋、唐二说,尚无定论。笔者认为:大佛应建于曹魏黄初年间(220-221),是中国最早的佛教造像之一。理由有七。
其一,“像主徐晃母王”的造像题记
造像题记是造像像主在完成造像之时而勒石刻下姓名、纪年的铭文。在大佛石窟西壁上,有一处无纪年的造像像主题记,虽个别字无法确定音、定义,但“像主亻芝景晖、像主徐晃母王、像主高秋王、像主罗胜男、像主荣僧方匕”字迹清晰,其中的“像主徐晃母王”意为徐晃的母亲王氏。历史上姓徐名晃且有出资造像能力的人只有曹魏的徐晃。史书记载,徐晃(?-227),字公明,河东杨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初为右将军都亭侯,后封逯乡侯、杨侯、阳平侯。虽然史书中亦无徐晃造像的记载,但存在徐晃母亲为徐晃造像祈福的可能。
其二,形似汉人的造像手法
笔者参考有关资料发现,青铜山大佛的造像风格符合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风格。中国早期的造像其面相多为圆胖的脸型,形似汉人。服饰有两种,一是偏袒右肩,一是通肩大衣,两肩全被覆盖,看不出内衣。菩萨像的服饰主要突出在头冠上,头冠有花髻冠、发髻冠和化佛冠。化佛冠是头冠中间安立一坐佛。青铜山大佛及菩萨造像符合上述风格。
其三,不留纪年的铭文风格
中国开窟造佛开始于三世纪即魏晋时期。三国时代的佛教中心,北以洛阳,南以建业为据点,北方的佛教造像已经形成风气。青铜山大佛应是佛教造像之风延伸到山东的最初杰作。大佛石窟东壁的明嘉靖十五年(1536)的修窟题记称大佛"昔述古也",可见宋元时期未有镌刻。有人认为西壁造像建于宋元也无依据,而隋唐时期济南地区的造像题记几乎全都有纪年铭文,唯独现在号称是“齐鲁第一”的大佛忘记了雕刻纪年铭文?不是,唯一的解释是这个石窟造像是中国的早期作品,因为不留纪年的题记铭文是中国早期造像的普遍做法。
其四,9米多高的造像规模
在大佛石窟西侧石壁最高处,有两尊1米左右的造像,时间为唐天宝七年(748),监造者为“上座僧元志”,其题记曰:“天宝七载九月二十七日,上座僧元志敬造石像二躯,一降魔一弥陀,上为国王帝主,下及师僧父母、法界仓生,咸同斯福”。上座僧一般是年德俱高、朝廷任命的僧人。元志作为大佛寺的上座僧,在唐天宝年间建造了两座造像身高仅1米左右的佛像,此时应是大佛寺的鼎盛时期。假如先有大佛寺后有大佛,在史书保存相对完善的隋唐时期,如此的造像规模应有历史的记载,而高9米多的大佛及五位像主在隋唐史料中均无记载,说明先有大佛后有大佛寺。但是,从有了大佛到建起寺院,再由寺院的建立到寺院的兴盛,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从这一点上看,推断大佛建于隋唐时期的可能性不大,
其五,青铜山顶部的雕刻痕迹
曹操曾为济南相,济南在曹魏时期的地位又十分显著。徐晃作为曹魏的功勋人物,朝廷在其去世后施以重金加以抚恤,其母王氏欲以重金为亡子造像祈福选择了济南,而青铜山作为泰山山脉余脉,石质适合开窟造像,大佛所处悬崖位置极佳,国内罕见。值得注意的是,在大佛所处的高约60米的悬崖顶部,有明显雕刻痕迹,由此可见在造像之初,计划将整个悬崖雕刻为大佛,但在开凿过程中,像主考虑到工期太长,难以在有生之年看到佛像的建成,因此放弃了整山的开凿,给后人留下了雕刻的痕迹。
其六,对“王薄未息君撰”的解释
有人对题记中的“像主高秋王”和同在西侧北壁上方的“像主王□供养、像主王夏□供养、王薄未息君撰”,其中的“王薄未息君撰”解释为大佛造像与王家有着割不断的关系,而“王薄未息君撰”中的“薄”字斑驳,不能清晰相识,假如这个不甚清晰的字就是“薄”字,但因“徐晃母王”与“王薄未息君”不是同一时代的人,此“王薄”也不是隋代带领农民起义的彼“王薄”。而“供养”在汉代词典中的解释是“提供生计,赡养”、“供给长辈或年长的人生活需要”和“饲养,养活”,从字面上讲,题记是王薄的“未息君”撰写,“王□供养、王夏□”维护更为贴切。
其七、对其他像主的解释
在大佛石窟西壁的题记中,除了“像主徐晃母王”外,还有“像主亻芝景晖”、“像主高秋王”、“像主罗胜男”、“像主荣僧方匕”。其中的“亻芝”作为姓氏,音应同“支”。“景晖”为字或号,“亻芝曜”,非汉姓,可能是西域的译经人;“高秋王”应是高秋氏与高王氏的合称,即高家秋夫人和王夫人,可能为高览夫人;“罗胜男”,从字面看或为女性,应为显贵夫人;“荣僧方匕”,应是法号荣方匕的僧人。从这一题记上看,是徐晃的母亲联合西域的译经人、高家秋夫人和王夫人或高览夫人、罗夫人和法号荣方匕的僧人共同出资开凿了石窟,镌刻了大佛。
鉴于上述所书,笔者认为大佛建于曹魏黄初年间而为确切。
(注:其中有何青友先生的论点、论据)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