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法香菱效仿黛玉

师法香菱效仿黛玉

白头偕老杂文2026-02-15 07:22:09
在和孩子们研讨香菱学诗为什么可以取得成功这一问题时,大家达成了一些共识,那就是离不开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学之有恒,老师教之有方。欲想成功,为生者你需师法香菱,为师者你要效仿黛玉。我们先走近香菱之学
在和孩子们研讨香菱学诗为什么可以取得成功这一问题时,大家达成了一些共识,那就是离不开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学之有恒,老师教之有方。欲想成功,为生者你需师法香菱,为师者你要效仿黛玉。
我们先走近香菱之学,来探问她自身促成功之合力。
其一,我们可以从香菱出身说起。他的父亲甄士隐秉性恬淡不念功名,只欢喜观花种竹酌酒吟诗,年过半百,膝下无子,只有一名唤作英莲的女儿。婴孩时期的英莲就是在这种吟诗的环境中成长的,自然受到诗意的熏染。来到大观园这样的诗意浓郁环境,自然就激发了她潜在的诗性。
其二,她自身对古诗有一种潜在的兴趣,“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那是对人的一种劝诫和鼓励。而香菱之所为是本着自己的意愿,是主观上的亲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就源于内心的活泼之力。和那种陷于不得不为的被动是两码事。
其三,她自己有对生活的体悟。她能够在读诗的时候关联自己的生活积累体验。在体味‘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中的‘余’和‘上’字运用之妙时她道:“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我们知道阅读文学作品,联想自己的生活,获得的不仅是一种印证,更是让自我和作品在心灵世界上的融通,获得的就是审美的愉悦。
其四,她拥有持恒的毅力。前两首诗也是苦心孤诣之作,但是却掩饰不了存在的缺陷。前者措辞不雅后者过于穿凿。在遭遇否定后,她没有灰心丧气,反而更加痴迷专注,竟于梦中获得。弗洛伊德有言,梦是原欲的升华。类同于我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试想如果香菱在遭受否定之时,颓丧下去,怎么能够写出最后体现性灵之作呢?“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成功源自不间断的努力。
面对香菱学诗的成功想到经济学者张五常说的话:要有自知之明,有天分没兴趣,或者有兴趣没天分都是不行的。香菱有学诗的兴趣,也有学诗的天分。她怎么不会成功呢!这不由得又让人想到作家陈忠实所感喟的一件事,一年轻人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他读完后,心里也想说,小伙子算了吧,你不是当作家的料,但是看到年轻人一脸赤诚,他内心一软,对年轻人说,好好干吧,你会写出好作品来的。结果几年下来,年轻人没有写出一篇像样的东西出来。这时陈忠实颇为后悔,他想告诉我们的是,当一个作家光有恒心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悟性灵性。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们听后就乐呵呵努力去了,结果也没有见到自己变成天才。岂不知老爱还有后半句,那就是: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需要反复的是兴趣加上天分,牵手成功最近。当然退一步讲,没有天分,再不洒些汗水,谈成功是不是更奢谈了呢。不管怎么说,勤能补拙是良训,成不了天才,起码能够成点事。
香菱学诗的成功固然离不开她自身的禀赋,但是我们断不能否定黛玉这位老师的匠心守望。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一大乐事。黛玉不是教书先生也不是布道者,所以她得香菱和老师得到英才学生还是有区别的。还有她得知香菱住在大观园从心里欢欣和老师得英才从内心欢欣是一样的。只是原因有别而已。老师得英才欢欣是由于生的成就是老师成功的证据。黛玉得香菱欢欣概是由自己寄人篱下想到香菱之不幸的身世,感同身受,惺惺相惜吧。不管怎么说,彼此欣悦,那爱意就汩汩流淌了。
美丽的教育首先要基于彼此欢喜的心理基础。黛玉之为师,虽然没有进行心理学教育学的熏陶,新课标方向的指引,但是她的教之策略实在该是为师者需要细心思量的。
其一,给予学生强大的信心和健康的为文方向。“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是使得的。”起语传递给学生的是一支强心剂。我问学生作诗难吗?学生说写小作文都不易,还有我们的50分作文总是念念不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不叫难吗?为什么诗歌除外,你自己好好想想吧。历来讲诗庄词媚,诗以言志,平仄对仗,语言凝练,讲究意境,这些学术性的词语把学生吓得不行。黛玉抛出这样的一句话,把艰深奥妙的诗歌创作说的如此轻巧,它不是某些人的专利,而是人人都可尝试的自由之路,这自然会消除初学者的畏难情绪,激发她强大的自信心。黛玉还告诉我们,形式是次要的,内容要旨是主要的。我们见多了那些借华丽辞藻来掩饰苍白的东西,看到好句子先自我被唬得不行,然后推敲都不敢,就当成满分作文推介出来招摇撞骗,引得不少人顶礼膜拜。浮躁之风甚嚣尘上。内容要旨是文字的灵魂,失魂落魄的文字终究不能长久。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其二,强调高起点和积累。香菱说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黛玉断然否定,并阐述如此做法之危害。起点高,眼界就不至于受限。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对孩子的学业成就抱有很高的期望,那他极有可能做得比平常更好。高尔基也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这让人想到那则三个工人在砌墙的故事,不一样的人有不同的追求,而那个把砌墙当成建设一座崭新的城市的工人大获成功。跑八百米的比赛,平时锻炼要在一千米。那种跳一跳就摘到果子的教育方针和我们所讲的高起点是不冲突的。这还要看教育对象的潜质。对香菱这样有优秀潜质的学生,当然要给她提出高起点的要求。黛玉要求香菱读王摩诘五言律诗一百首,老杜七言一两百首,李青莲七言绝句一两百首,有了这三个人的底子,再读陶渊明、应瑒等魏晋名家的作品。这就是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我们也是强调学生要积累生活,积累经验,积累知识,多读文章。只是他们的生活太窄了,他们倾向于网络游戏言情武打鬼怪穿越等,经典是断不亲近的,就是吸收也是电视剧里瞟一眼,为着应试之需,抽筋扒皮搞点梗概什么的。聪明的人,越来越觉得非读点经典不可了,可是愚钝者风生水起。欠缺语言的积累,笔下语言概念化,线条化,模糊化。欠缺素材的积累,笔下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