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金边债券杂文2025-10-18 20:56:24
优美的苏州沧浪亭畔,那小桥流水,悠悠的笛声,绿意盎然的美景,以及那撑着油纸伞的穿着旗袍的苏州古典美女就在我无限的想像中蔓延开来,这些景致及淑女曾令多少吾辈一样的北方人向往呵!在外面冰雪漫天的冬季里,我
优美的苏州沧浪亭畔,那小桥流水,悠悠的笛声,绿意盎然的美景,以及那撑着油纸伞的穿着旗袍的苏州古典美女就在我无限的想像中蔓延开来,这些景致及淑女曾令多少吾辈一样的北方人向往呵!在外面冰雪漫天的冬季里,我走进了沈三白和他的爱妻芸的爱情故事里,品着绿茶这故事就这样一点一滴地渗透进我的内心。
沈三白小时候定过娃娃亲,但对方在其八岁时就夭折了,沈三白十三岁那年与芸算是一见钟情,二人也算是青梅竹马,终结连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天意,冥冥中注定的。芸才思眷秀,温柔娴静,会刺绣,会做鞋子,还会作诗咏词,真可谓知书达理。芸比沈三白大十个月,所以沈三白一直以“芸姐”称呼。沈三白形容芸“她身材有点瘦弱,但瘦不露骨,偏有种娇弱动人的味道。脸庞巴掌大小,蜜色皮肤,眼睛最是迷人,顾盼神飞,灵气逼人,眉是水月眉,弯弯细细,精致极了。一举一动,都有一种缠绵之相,令人心旷神怡。”想必这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了。婚前芸第一次带沈三白去她书房的时候,沈三白就看到芸的无师之作,感叹其用功之深,而芸娘的一句:我是希望有一天,能找到一个知己,拜他做师傅写完整,那才有意义!这让沈三白对芸的爱意更加浓厚了,总觉得两人情趣是那么一致,性情都是那样洒脱。
婚后,沈三白对芸怜香惜玉般对待。婚前沈三白出水痘,芸为了给他乞福而戒食,改为吃素。芸同时也是个好儿媳妇,帮助婆婆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婚后两人耳鬓相磨,举案齐眉,形影相随。由于沈三白听从父愿需要去外地学习,临别前深明大义的芸对他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不能总儿女情长。分别后沈三白才感觉到对芸真的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离别愁肠愁更长的滋味整日围绕着自己。蓦地我想起了李清照写给在外作官时夫君赵明诚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沈三白和芸虽没有李清照和夫君那种“小资”,但却也是小别胜新婚,再次见到芸时沈三白更是额外珍惜两个人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朝夕相处,让旁人尤为羡煞。他们不同之处是后来芸先沈三白而去,赵明诚先李清照而去,而后李清照再次与张汝州的百天婚姻也就此告终,晚年李清照很凄凉,虽然将心中的苍凉与寂寞寄托于字里行间,但终归不得所愿,死在江南。
最最让我羡慕的是沈三白和芸在沧浪亭爱莲居时,他们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与世无争,每日喝酒作诗对词,一起探讨唐诗宋词及楚辞还有汉晋时的歌赋。当时沈三白开芸的玩笑说,李白是芸的“知己”,白居易是芸的“启蒙老师,沈三白是芸的夫婿,芸也自嘲地说自己与“白”字是有缘分的。陶渊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也许正是这种意境,待日后芸去世时,每每回忆此情此景,沈三白对当时二人缠绵之情以及对芸的美丽娴淑和对芸所产生的摄魂夺魄的情愫始终难以忘怀。
夫妻二人相敬如宾,非常恩爱。芸是个性格谨慎规矩的人,而沈三白是个不拘小节,性格直爽的人,二人有“夫妇擅朋友之胜”之美誉。相处时间久了,了解了芸其实是个很大度的女人,和闺友相处也好,做饭菜也罢,日常生活中都能读到她的随性之处,而且对沈三白不满之处有时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芸是个极爱好书的人,不喜欢珠宝,拾到破损的书或者字画她都会将其弄得完好无损。两个人一起去求月老画像的事,我感觉那似乎有着某种不祥的预兆,或者是沈三白回忆那件事情写出来的时候,他根本也没想过以后芸会先他而走的事了。
两个人在“宾香阁“的日子,道如宾,长相依,想必沈三白写到这里的时候早已是泪如雨下了。或许园子的荒凉映衬着后来芸去的悲凉,李白有“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落泪与伤感!孟浩然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和芸对沧浪亭的留恋似乎不谋而合,但芸是个适应性极强的人,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过起了类似于“男耕女织”一样的生活,在这类似于乡下的园里,他们渡过了一段美好的田园生活。
在当时那个年代,朋友们一起出门去看“花照”是不允许女人去的,但沈三白爱妻心之切,硬是想出办法让芸装扮成“男人”,芸终于得以所愿,观赏到了“花照”。我想也许婚前芸爱沈三白多些,婚后却是沈三白爱芸多一些,倒底谁爱谁更多一些呢?或者爱情也许不应该计较这些得与失,但我突然有种想推测的感觉,沈三白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他写时的心境,也许事情发生的本身并没有意识到什么,只是到写了的时候就会有那种若有所失的感觉,想在眼前,而伊人却永远也不能如他所愿,永远地离开了他,他的灵魂也许就是那样被芸带去了,一去不复返。
这里的“对影成三人”,说的是沈三白、芸还有个叫素云的船女。他们三个在船上饮酒的事,由于种种原因被别人误以为沈三白和别的女人饮酒作乐,得知有人误解,芸很大度地告知人家,原来那是包括芸在内的三个人在把酒言欢,误会的人释然了离去。从这可以看出芸是顾全大局的人,这里也让我有对沈三白的不屑,是因为当芸喝醉了的时候他送芸回去然后又返回去和那个船女素云重又喝茶醒酒的事,虽然那件事情没有细说,也许在后来芸为沈三白解释了那个误会,但她喝多了也许不知道后来的事,也就那么不了了之了。
因为种种,回忆总是美好的多,太短暂,一切对沈三白来说,他会觉得和芸相爱相伴数十年的恩爱,早已刻骨铭心。水上鸳鸯,花底流莺,怎记得他们情深意厚。窗下织机,灯前做鞋,月下赏花,谁都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心意如此,却不能天长地久。唯有回忆可以让心灵增添伊人在心中的记忆,或者一切都会随风而去,留下的影子不清晰了,划过的痕迹却越来越深,刻在记忆里,也刻在岁月的那把无形的印记中。就如同林语堂向友人感慨:沈三白之妻芸娘,乃是人间最理想的女人,能以此姝为妻,真是三生有幸。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