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横溢、风流潇洒的六朝人物(一)
对于六朝这个历史时期,以前我是较模糊的;为此,曾请教过博识的朋友。有人说,六朝就是指的南北朝,有的朋友则说是: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在南京建都的朝代。总之,大约就是泛指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
对于六朝这个历史时期,以前我是较模糊的;为此,曾请教过博识的朋友。有人说,六朝就是指的南北朝,有的朋友则说是: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在南京建都的朝代。总之,大约就是泛指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了。六朝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较为黑暗腐朽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朝代更迭像走马灯似的频繁。但这一时期却涌现出了一大批才华横溢、名传千古的风流人物,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异彩。如“三曹七子”,“竹林七贤”,“竟陵八友”等。“三曹”中的曹操,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故一世之雄也”。他很自负,曾说:当今之世“倘无我,不知要有多少人称王称帝。”他写的诗歌慷慨悲凉,极富才华,虽延用了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蹊径,不受束缚,但又继承了“敢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魏书》载:“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舎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其子曹丕、曹植都是诗文天才。特别是曹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早年就有“绣虎”雅号。东晋才子谢灵运曾说:“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占八斗。”从《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的句子里,可见其飘逸潇洒的身影。
“七子”即孔融、陈琳等活跃在建安年间的七位文学家。“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文中称赞他们:“期七子,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建安七子”中若论才学和政治地位当推王粲为第一。梁朝大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赞誉王粲为“七子之冠冕”。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魏名臣。少时即有才名,博闻强记,过目成诵。与他同时代的蔡邕,是当时的文坛领袖;有一天,王粲去拜访他,这位才学过人、闻名朝野的文学巨匠竟大喜过望,急忙起身出迎,慌忙中连鞋子都穿反了。由此可见,王粲在当时文士名流中的声望有多高了。王粲才华卓越,可惜,在依附刘表的十余年里,他的才华并未能施展,因此,这一时期他的心情非常苦闷。在他创作的名篇《登楼赋》里可以看出此时的心境:“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循阶徐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但他的命途很快就出现了转机,建安十三年,曹操起兵攻破荆州,王粲来到了曹操幕府,被委以重任。因其劝降刘琮有功,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官拜侍中。《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说:王粲“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驰,兴造制度,粲恒典之。”王粲与曹丕交好,常有诗赋往还。王粲病逝后,曹丕率众文士为其送葬。因王粲生前爱听驴叫,曹丕竟提议众人学驴叫为他送行。顿时,王粲的墓地上响起了嘹亮地驴叫声。古人这种放达、率真是今人无法比拟的。
“建安七子”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孔融。孔融字文举,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家学渊源,少有异才,且勤奋好学。《三字经》里“融四岁,能让梨。”就是说的此君。《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孔融十岁的时候,去拜访当时很有名望的司隶校尉李膺,守门人不与通报,他便对守门人说:“我是李膺的亲戚”。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李膺问他:“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曾拜您祖先伯阳为师。因此,我们应该是世交呀!”李膺及在场的宾客对孔融的回答都十分惊奇。只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的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聪明。”孔融立即反驳道:“想必先生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李膺大笑道:“此子日后必成大气。”孔融才辩以至如此。汉献帝时,孔融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后任大中大夫等职,他恃才傲物,刚正不阿。终因非议曹操,招致杀身之祸。
“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应该是嵇康和阮籍二位了。嵇康善弹琴,阮籍善吹啸。因此,音乐史上有“嵇琴阮啸”之说。嵇康,字叔夜,谯郡铚人。魏末文学家、音乐家,精通音律尤善古琴。嵇康天生丽质、相貌堂堂是中国古代美男子之一。有一次他进山采药,被山里秀丽的风景所吸引,竟忘了回家,一樵夫看到他风姿特秀、气质非凡,以为遇到了神仙。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嵇康隐居竹林时,他的音乐造诣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嵇康才华横溢、风度翩翩,但他性格却是“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景元二年,好友山涛升任礼部侍郎后,欲举荐嵇康为官。但嵇康并不领情,奋笔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他对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司马昭心腹钟会想结交他,一天,钟会去拜访嵇康,嵇康却视而不见,仍旧挥锤打铁,从此结下仇隙。终因朋友吕安不孝连及于他,被司马氏所杀。行刑当日,三千太学生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愿拜他为师,但终未如愿。临刑前,嵇康神情泰然,并索琴弹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从容就戮。精通音乐文史、会耕种、善打铁的嵇康,就这样弹完了人间最后一曲《广陵散》。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魏诗人。曾任步兵校尉,人称阮步兵。“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善诗文,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阮籍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邻居有个卖酒的少妇,长得很有姿色,他常去那里饮酒,醉了便在少妇身边大睡。少妇的丈夫观察阮籍并没有不轨行为,也就不在意了。有家人的女儿很有才色,可惜未出嫁就死了。阮籍与她父兄并不相识,却跑去大哭,“尽哀而还”。其胸怀坦荡、率真大致如此。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阮籍沉湎于酒,大半是因他处的政治环境所迫。其时司马氏已想篡位,而阮籍名声很大,所以他极难讲话,只好多饮酒,少讲话。司马懿要和他结亲,他不同意但又不能说,于是就天天饮酒至醉,一醉就是两个月,没有提出的机会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红山文化——我的自豪
下一篇:论宗教问题的特殊性、复杂性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