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与和中迷失

在战与和中迷失

祭器杂文2025-08-25 13:11:23
绍兴十年(1140年)秋,庐山东林寺,年轻的我在庭院的栏杆边,望着潇潇秋雨进行着人生的思考:是应该顺应朝廷的求和政策?还是应该踏破贺兰山缺,直抵黄龙府?只要能换得万民的安居乐业,其实牺牲一个人的身家性
绍兴十年(1140年)秋,庐山东林寺,年轻的我在庭院的栏杆边,望着潇潇秋雨进行着人生的思考:是应该顺应朝廷的求和政策?还是应该踏破贺兰山缺,直抵黄龙府?只要能换得万民的安居乐业,其实牺牲一个人的身家性命又何妨!
历史上任何一次改朝换代,都不可能是你提要求我便让位,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秦始皇用连衡之策挑拨离间,蚕食诸侯,成就帝业;唐高祖李渊借隋末群盗蜂起之际,“劝举义兵”夺取天下;而太祖匡胤皇帝陈桥驿兵变建立宋朝,受到伤害的只有后周皇帝柴荣、柴宗训一个家族,从中获益的则是普天之下的万民百姓。
不过,心中还是有许多的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后来的杯酒释兵权?虽然不伤君臣和气就解除了大臣的军权威胁,但是不懂军事的文官控制军队,武将频繁调动,致使宋朝与辽、西夏、金的战争连连败北。景德元年的“澶渊之盟”,对于北宋来说,就是个屈辱的合约,求和的政策只能使国家越来越孱弱。
这一切几乎被漠北刮来的寒风吹的无影无踪。靖康二年,金人的铁蹄踏碎了《清明上河图》的梦华,中原动荡、遍地兵戈,徽、钦二帝沦为金人俘虏,北宋灭亡。康王赵构被拥为高宗皇帝,却一路南逃。年仅二十四岁的我,以一个下级军官越级上书,要求高宗“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一鼓作气,中原可复。”结果却被以“妄议天下事”的罪名革职夺官。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笑,壮怀激烈……
披着一身厚重的使命,携着一缕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的曙光,用一秆长枪的锋利与寒光去平息无尽的烟尘,用一抹刻骨的精忠与悲壮去踏步慷慨沧桑的人生。自1122年应募从军即已开始萦回脑际:
1130年6月,我发誓要“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版籍”;8月向朝廷尚书省陈述个人愿望:逐步收复“故地”,以少快“平生之志”,略尽“臣子”之节;
1132年7月,我重申“扫清胡虏,复归故国,迎两宫还朝”;
1133年夏,在平定游寇的紧张战斗中,仍念念不忘雪国耻;
1134年夏,上奏高宗,正式提出“直捣中原,恢复故疆”的建议;
1136年夏,主动率军北进,相继克复了伊、洛、商、虢一带;
……
狼烟冲天,刀光剑影,千军逐鹿,万马奔腾,短短二十年的戎马生涯,金人发出了“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感叹。
三十多岁的人了,我不在乎功名,功名好比尘土一样,都是不足所求的。我渴望着挥舞十万铁甲直捣黄龙府,不能等了,让少年头轻易地变白了,到那时只空有悲愤。想着仰看关山冷月,靖康二年的国耻还没有洗雪,臣子的恨什么时候才能够消除呢?我要驾乘着战车踏破敌人的巢穴,肚子饿了,我要吃敌人的肉;口渴了;我要喝敌人的血。我有雄心壮志,我相信笑谈之间就可以做到这些。等待收复了山河的时候,再向朝庭皇帝报功吧!
可是我怎么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对于高宗皇帝,我又能说些什么呢?其实高宗也是渐渐变坏的。开初他也有中兴之志,很想收复中原,因而对我、韩世忠等将领奖励有加。我是生于相州汤阴的农家,没有任何背景,完全是靠军功从下级军官中脱颖而出的,从列校十几年间升为宣抚使、枢密副使、太子少保,封列侯,是当时最年轻、升得最快的大将军,这说明高宗是很赏识我的。还为我手书“精忠岳飞”,托以“中兴大业”。
在平定曹成、杨么等多起内乱的六年期间,我频频得到高宗的奖励。那时候南宋政权刚刚建立,内忧外患,行无定所,必然要有强大的武装才能稳固半壁江山。当我和韩世忠等将领扫平内乱,高宗进驻杭州,坐稳江山,统治集团就开始享乐腐化,就不思进取了。在这种形势下,权奸秦桧的投降主义路线就很合高宗的胃口,而天天喊抗战抗战的主战派就很令人讨厌了。随着秦桧担任宰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宗就一天天昏了,沉浸在歌舞升平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遇上这样的皇帝,再有十个像我这样的将领也不能恢复中原的。因为高宗的抗金毕竟是假的,在他看来,金固不可以不抗,亦不可以太抗,太抗就堵死了日后求和的路。
想起绍兴十年的夏天,凤凰山宫中,高宗皇帝与我经历了一次最尴尬的见面:一边是满身尘土的大将,一边是锦衣玉食的皇帝;一个正牵挂着中原失地,另一个却不思江山社稷。其实,在南渡的这些年里,我们本可以青梅煮酒,但因为高宗对金国那一味求和的姿态,使得君臣之间的这次见面不欢而散。真地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之路该如何决择?
1140年,金国大举进攻。各路宋军奋起抵抗,我乘机率部北伐,一举歼灭金国的精锐部队。当各路宋军纷纷开进沦陷区的时候,广大群众如见亲人,香花灯烛以迎王师,军民抱头痛哭。我趁机激励士兵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此后,金国再度诱和。高宗先令另外三路宋军退兵,待我部成孤军后,再令退兵。当时我也真是糊涂,心中仍然抱有一丝幻想,要是在第一、二面金牌来的时候就立刻撤军就好了,一时的豪迈之情虽然抬高了自己,却给秦侩等“莫须有”的说辞。尽管多次向大理寺卿表示;我能力战,曾单骑执丈八铁枪闭入敌阵,刺杀金兵黑风大王而归;精于野战,灵活运用兵法,善于以少胜多;有民主作风,每次军事行动前,都要召集部下统制官开会,集思广益,共同决策,所以战无不胜;在战术上也有创新,用砍腿战术大破金兀术的拐子马;更何况在诗词、书法也有造诣……
可惜高宗最需要的是奴才,而不是将才,岳家军真的“直捣黄龙府”,救回徽宗、钦宗皇帝怎么办?岳家军灭了金国,功高权重,难保没有人要谋反?本朝太祖赵匡胤就是以出征大将的身份发动陈桥兵变,奇得天下的。尽管偏安一隅,尽管要用大量财物进贡金国,但父亲和兄长不能来争夺皇位,臣下手中也没有重兵,这不就天下太平了么!
1141年,高宗与金国签订了和议,甘愿成为金国的儿皇帝。宋廷每年向金国贡币50万,一半是白银,一半用绢匹。金人为了向赵构表示抚慰,送还了他的母亲,但是高宗的父亲和哥哥这两个皇帝却被囚死在王国城。
和议已成,我的狱案该如何了结呢?高宗如若打算释放我,只要一个口旨,他的沉默就是决不释放的态度。后来,秦桧与张俊、罗汝楫、万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