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60、70、80后

我看60、70、80后

楚剑杂文2025-10-04 15:08:02
60、70、80,如果可以,你愿意出生在哪个年代?有多少人羡慕你,只因为你年轻。80后,拥有最大的资本是青春,从年龄上来说,我当然愿意选择80后,但是,让我选择出生时机,我还是愿意选择70后,也许是有
60、70、80,如果可以,你愿意出生在哪个年代?
有多少人羡慕你,只因为你年轻。80后,拥有最大的资本是青春,从年龄上来说,我当然愿意选择80后,但是,让我选择出生时机,我还是愿意选择70后,也许是有些自恋,我总觉得70后出生很适时,也是很幸运的。
用母亲的话说,我是在糖缸里长大的。她的意思是,我是不愁吃穿的一代。而我的那些60特别是50年代出生的哥哥姐姐们可没有我这么好的际遇,那是食不果腹的年代,甚至穷得揭不开锅,用母亲的话说,他们是吃地瓜、吃扁豆酱、虾酱长大的。他们不仅忍饥挨饿,而且很辛苦,还是家庭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乡下的孩子,干家务活自不必说,还要耕种、放牛、养鸭、养鹅,下地割草,上山砍柴,甚至学费也是靠自己到地里捡猪屎草、到园里捡腰果仁去卖挣来的。
家庭聚会时,哥哥姐姐们常一起津津乐道地追忆苦难有趣的成长历程。而我没有任何的印记,这些,对于我像是天方夜谭。60后,在年少时,不管是在城里还是乡下,都需自力更生,吃过很多苦头的。
但60后也还算是比较幸运的,他们没有像50后那样遇上文化大革命,背井离乡,上山下乡,错失学习与高考机会。60后,纵然生活艰辛,但这也更能激发一个人的理想,增强一个人的意志,算是人生的一笔丰厚财富。60后,因为没有遭遇社会动荡因素的影响,至少能顺风顺水地前行,只要不懈追求,努力奋斗,有朝一日还是能心如所愿出人头地的。60后,是可以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纵然他们所经历的高考是百万大军过独木桥的空前盛大与险峻的情形。但一举成功,却是完全改变命运,是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意味着从此丢掉铁锹与锄头,从此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世代苦难。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正是60后的真实写照。60后大学毕业直接就可以分配到国家单位,有单位分配的住房,有稳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也算是苦尽甘来了。如今社会上各部门领域的脊梁和精英也多是60后。
70后,应该是时代的宠儿,是被垂青的一代。他们从容而来,不早不晚,正是时候,随改革开放春风成长、求学、就业,是最与时俱进的一代。年少时,他们不会像60后那样生活拮据,窘迫,捉襟见肘,也不需干那么多的苦力活才有饭吃,有书读。他们可以轻轻松松,没有生活压力,只需发奋努力,把学习搞好就行。70后高考也是遇上改革开放时期,录取名额大增,尤其是在海南,正遇上88年建省的大好时机,不必如60后那样过五关斩六将,挤破头才能上大学。记得我参加高考那年,我报的是理工科,当时的录取率已是1:3,当时在班里成绩排前十名,学习没有太大的压力,是觉得轻轻松松就可以上大学了。
70后上大学,也不需交昂贵的学费,不需像80后那样父母负债累累或因为家境贫寒而读不起大学。我读的师范学院,记得那时学费全免,每月学校还补贴一百多元的伙食费,基本够吃饭钱。70后大学毕业工作有保证,而就业路子比60后更宽更广,是双项选择,可以服从国家分配,也可以自找出路,不受限制。70后,也赶上便宜的住房,一般是单位的房改房或者集资房,几万元即可购买。虽然工资不高,但两口子勤俭节约,不需贷款买一套单位房还是不成问题的。
再来看80后,他们是新生代,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一代,仿若更有优势,是顺风顺水的一代。但是,80后,由于父母的娇惯与宠爱,长期的代劳包办,也削弱了他们的能力与意志。他们自幼有远大的理想与目标,把未来的蓝图描绘得很美好。在8:10录取率的当下,只要有大把的钞票,他们不需太努力轻而易举就能够跨进大学的门槛。他们没有吃苦耐劳的经历和习惯,却是自鸣得意和有很强的优越感。
而同时,大学扩招却也是一把双刃剑,用人单位饱和,毕业生供过于求,使得80后成为折翅的天使。
他们梦断何方?一旦毕业就成了待业青年,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80后是更为焦虑、困惑与迷茫的一代。于是,暂且先就业再择业吧,追求底线一降再降。
80后,工作还没有着落,接踵而来的是物价上涨,房价狂飙,教育费用昂贵,80后他们一辈子,可能终是奔波不定,成为房奴、孩奴。
所以,80后,大都市中蚁族的主体,是最漂泊的一代,也是最负重的一代。
虽然不富有,但还是很庆幸自己是70后,一毕业就有工作,在房价很低的时候就买好房,在这座城市里,不必吃苦,不需漂泊,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作为70后,我不由感恩社会,感恩时代,感恩生活!
标签
相关文章